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1月2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到徽州过大年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1月29日   05 版)

    圣洁的徽州·呈坎 卢剑峰/摄

    唐模水街

    潜口民宅

    上九庙会人头攒动

    扫一扫看掌心里的徽州

    徽州是一个年味儿十足的地方,许多已失传的传统年俗,至今仍鲜活纯真地保存在徽州的百户千村中。

    进入腊月,徽州人就开始“忙年”了:裁新衣、打年糕、做冻米糖、做腊八豆腐、炒花生瓜子、过小年、扫门庭、洗被褥、贴春联、挂红灯、年夜饭、齐发灯、长守岁……开心而忙碌。

    由于常年在外讨生活、经商或为官,徽州人难得几次全家团聚的机会,所以像过年这样的节日就显得尤为隆重了。由此传下了别有风味的过年风俗。

    古村落里寻年味儿

    唐模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始,家家户户大扫除,吃“腊八粥”,接着就是杀猪备年货。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家家张挂祖宗画像,迎祖过年。晚上,各家烧香点烛,拜送“灶神”上天呈善事。农历除夕“三十晚”,各家张贴春联,接“灶神”下界保平安,合家团聚“吃年饭”,然后守岁至夜里12点,鸣放爆竹迎新年。正月初一为春节。清早,全家老小依长幼次序向祖容(祖宗画像)“拜年”,接着吃“利茶”、“长寿面”,男子出行拜谒宗洞。当天,人们见面互祝吉利,恭贺新年。大年初二,开始互相上门拜年,走访亲友。

    呈坎村的大年初一是要舞龙舞狮欢庆新年的,除了在自己村中乡场上舞、在村中各家各户门前舞之外,还要舞到城里去,城乡同乐同喜。

    潜口知名传统特产——菜糕据传始于清朝末年。在古徽州过年时,家家就有吃糕的习俗,寓意“高福高寿度吉兆”,为来年祈福求运。徽州菜糕有着繁杂的生产流程,手工制作,工艺独特,入口香甜。制作菜糕,要先将糯米放在水中浸透,捣碎加工成米粉,晒干贮藏起来。食时将糯米粉盛放在木盆内,加入适量水和微量酒酿,然后搅拌成浆糊状,让其发酵。蒸糕时,将蒸笼一层一层地叠放在锅内,当锅内散发出特有的香味时,蒸糕便做成了。香气扑鼻,松软可口,口味独特。

    岩寺上九传统庙会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这一天是唐朝忠烈张巡和许远殉难日,岩寺镇每年于此日举行庙会,以表纪念,俗称“上九会”。庙会期间,各地商贩亦前来赶会,摆摊设点,各种农副土特产品和农具、日用百货应有尽有。

    徽州“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乡村里的百姓过年皆乐于承袭古制。尽管许多地方的传统年俗如今已失传,但在古老的徽州,依旧将鲜活纯真的年俗文化保存于百户千村中,成为保护完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徽州的春节,从腊八到除夕的23天时间,为“忙年”阶段;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半个月时间,则为“过年”阶段。春节序曲在腊月开始。

    徽州人家的春节是从每年的腊八开始的,一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罢才算结束。作为春节序曲的腊八节这天,全家人欢聚一堂,喝着热气腾腾、五谷喷香的腊八粥时,过年的话题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常常利市”初一朝

    徽州民俗云:“赶忙三十夜,清坐初一朝。”大年初一是不能睡懒觉的,因为五更三点,家家户户就要点香、燃烛、上供、鸣炮,向高高悬挂的祖宗画像行跪拜仪式,然后才是家人之间的拜年互贺,并在八仙桌旁围坐,进入初一的重头戏——“常常利市”。

    “常常利市”相当于广东人的吃早茶,新衣新装、喜气洋洋的家人围坐品茶。然而,这“茶”,每人面前都得是双杯,先喝一杯茶叶茶,再喝一杯糖水茶,所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新年吉利”;这“茶点”,又须分置于以漆器或锡器制作的俗称“茶盒”、“锡格”的独特器具里;最后,是品尝“利市面”。有趣的是,对于这碗利市面,每个人都只能象征性地略略品尝,决不能狼吞虎咽、一扫而光,所谓“常常(尝尝)利市”也。这当然是徽商故里独具特色的年俗了,“常常利市”、“长长利市”对于徽商来说肯定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另外,徽州人贾而好儒,尊师重教,因此,徽州的文人、学子,初一一大早要做的一件大事儿是用红纸写上“新春开笔”、“新春发笔万事大吉”等字样,贴于书案墙壁,称为“开笔”。  

    一丁一凳“板凳龙”

    徽州乡村的大年初一是要舞龙舞狮欢庆新年的,这些异彩纷呈的龙、狮中,最具徽州特色也最受人们喜欢的,就是“板凳龙”了。这“板凳龙”是由全村有男孩的人家出人、出凳、出钱制作并共同表演的群众文艺节目。谁家生了男孩,那么在欢庆添丁的同时,他家就必须同时添制一只特制的、用于“板凳龙”的木制长板凳。表演者每人手持自己家的这只特制的长板凳,首尾与别家的长板凳或连接成“龙”,或分散成“云”。所谓舞起“板凳龙”,云翻又龙腾。“板凳龙”的民俗意义在于以“一丁一凳一小龙”,连成“一村一姓一长龙”,庆佳节,盼兴旺,求发达。

    禁忌年俗趣话多

    从正月初一到初三的年节期间,徽州人家的主要禁忌有:孩童不得说脏话、坏话,不得高声喧哗吵闹;老少都得小心,千万不能打破碗碟,万一失手,必须立即反复说三次“岁岁(碎碎)平安”以消灾化解;过年期间千万不能扫地,也不能向外泼水,尤其是正月初五“接财神、拜财神”那天更是重禁。而大年初一一早须到外边水井里去挑一担水回家,既寓意“财气不外流”,又寓意“拜瑞(水)入门”(在徽州方言中,“瑞”与“水”谐音)、“招财进宝”;“发灯”之夜,要有家人与长明灯守岁,不能让烛灯熄灭,更不能让蜡烛歪倒烧坏灯笼酿成火灾;大年三天不得下锅煎炒烹饪,以避“争吵”之忌;大人小孩都不得使用剪刀,但可以使用针线,寓意“只立不破”。

    传统美食欲罢不能

    徽州过大年,美食是最吸引人的,好多吃过徽州过年餐的人都回味无穷。其实过年在徽州吃的也许不仅是口味,更多还有亲情的汇聚,乡俗的传承。

    徽州有一传统民俗,春节前,家家杀年猪,吃杀猪饭。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场面热闹。

    农家杀猪以每家每户为单位,杀猪前需要和屠户提前预约,特别是过年过节。杀猪前要燃放花炮,以示庆祝。每到杀猪这一天,总要约上亲朋好友吃一顿“杀猪饭”。隔壁邻居则要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血。而如今,去农家吃“杀猪饭”则成了时兴的一种做法,家中自己饲养的猪,不吃饲料,叫土猪,肉味道确非城里猪能比,邀上亲朋好友一起品尝已成风尚。

    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游客到徽州,可以现场观摩徽州民间传统生猪屠宰制肉过程:摆案、抬猪、祭刀、宰杀、调水、退毛、分肉。游客也可以用现杀的猪肉按当地习惯烹制菜肴。

    每年进入腊月,徽州人家会将最好的新米磨成粉,然后几家人凑到一起:揉面、做糕、熟蒸、点红……大家分工协作其乐融融。

    过了年三十,去长辈或者亲戚家拜年,一定要吃一碗浇头面和两个茶叶蛋。很多徽州的小朋友,都有过小时候一天吃十几个鸡蛋的经历。浇头面的面,其实就是一般的面条。重点是面的浇头——豆腐干茶笋炒肉丝。茶笋泡软后,从根部开始撕,挑细嫩的来炒,味美可口。

    “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呈坎,是中国迄今保存最古老的东汉八卦村。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西周时期这里曾产生过灿烂的青铜文化。山越人在此居住,刀耕火种,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三国孙权统帅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吕蒙征服山越人。见此地地处万山之中,四面矗立着八座大山,山形交错,水色清澄,人情庞实,伦理端严,有田可耕,有水可渔,脉祖黄山,五星朝拱,可开百世不迁之族!龙溪河由北向南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穿村而过。观其象,又形似一幅天然八卦图,乃中国罕见的风水八卦村。

    呈坎八卦村按先天八卦的形式来布局建村。已有1800多年历史,唐朝末年罗氏始祖文昌公、秋隐公为避黄巢之乱,从江西南昌举家迁此,见此地万物中和,风水极好,盖地仰曰“呈”,洼下曰“坎”。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自古以来呈坎是一个进得去,便出不来的神秘之地。民间俗语:“登灵山佛佑天下·游呈坎一生无坎”。

    呈坎现今完整保存着东汉三国时期三街九十九巷的古村落肌理,以及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古建筑、古遗址180多处,还有部分出土的新石器、青铜器和国家重点文物。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49处。被列为:“中国风水第一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古建筑之乡”、“中国国宝之乡”、“中国最佳旅游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宋代理学家朱熹赞誉:“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唐模:唐朝模范村

    唐模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是以水口园林、徽派建筑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古村落旅游景区,素有“风雅山水田园,徽派古建长廊”之美誉,并以“唐代古树之茂、中街流水之雅、水口园林之美、书法碑刻之精、十桥九貌之胜、同胞翰林之誉”闻名遐迩。

    村落效仿唐朝盛世时期,长安城周边村落的规划、规模和风格、风范营建村庄,有唐朝模范村之称。唐模村的水口园林更是皖南古村落水口园林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理念,被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唐模法国家庭旅馆

    “法国家庭旅馆”是法国乡村旅游的领军品牌。唐模法国家庭旅馆是安徽省旅游集团与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区合作开发的国际乡村旅游示范项目,获得法国家庭旅馆联合会授权,这是该品牌首次在欧洲以外地区使用。

    唐模法国家庭旅馆以弘扬徽文化为载体,突出徽派古建筑风格,庭院深幽,静谧优雅,叠加现代元素,中西文化元素充分融合、相得益彰,格调品味高雅。借鉴和引进法国先进的古民居开发与保护理念以及家庭旅馆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游客度假、休闲、餐饮、体验等需求。 

    程家大屋(七天井)

    迁建歙县富曷承狮村,房主程百万为徽州著名商人,民国时期上海地皮大王。程家大屋占地面积694.74平方米,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7个天井,主屋为官厅家族房,后进中间为主人住房,左右五天井为家人住房,账房、私塾。清末建筑,为大户豪宅。现为唐模法国家庭旅馆七天井店。

    汪应川故居

    汪应川是近代著名徽商,在浙江金华、兰溪一带经商,同时也是书法大家、尤工隶,“亦商亦儒”。故居为清末建筑,房屋小巧,有院落。前进一厅二厢,后进客厅、书房,典型儒商富宅。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现为唐模法国家庭旅馆汪应川店。

    赶岩寺“上九”庙会

    岩寺“上九”,是古徽州存续最久、影响最大的传统庙会,始于南宋,流传至今。原为纪念“安史之乱”时的两位唐朝忠烈张巡和许远。据传他们的殉难日是正月初九。

    唐肃宗年间,安禄山叛军围攻江淮北部重要屏障睢阳城(今河南商丘),御史中丞张巡和睢阳太守许远受命坚守孤城十月余,城破与军民同亡。睢阳之战虽败,但阻滞了叛军南下,使包括徽州在内的江淮等地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保护,为唐王朝平叛立下殊功。“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下诏在睢阳立庙祭祀张、许二人,各地纷纷仿效,称双忠公庙、双忠庙、双烈庙等。

    岩寺双烈庙原建于上街九坦(今不存)。传统的“上九”庙会,从每年正月初八开始到初十结束。初八晚,大王(雷万春)、二王(南霁云)菩萨上阁,众人高举大王、二王纸扎神像,鸣锣放炮,送到下街大夫祠过夜。

    初九游行,前头锣、钹和龙、凤、虎旗开道;中行纸扎龙舟,舱中端坐张巡、许远神像,两位菩萨持刀挺立龙舟首尾;后面黄罗伞帐和杏黄旗、五彩刀旗簇拥;沿途呜放土铳助威,信众跟随缓行,盛况空前;晚上,善男信女提灯笼往广惠祠顶礼膜拜,祈求福寿。初十送神,将纸扎龙舟神像等在文峰塔下焚化,庙会结束。

    岩寺“上九”庙会,因纪念张巡、许远两位忠烈而发,绵延千年,逐渐演变成今之一年一度春耕物资、苗木花卉和日用百货交流大会。古往今来,“上九”庙会形式和内容虽渐行渐变,但张巡和许远那种誓死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忠烈精神,如黄山之巍峨,若丰水之不息,永驻徽州人民心中。

    去徽州吃杀猪饭

    做米馃、打豆腐,感受徽州农家杀年猪的热闹氛围,亲身上阵找回儿时记忆,体验古老徽州的风俗民情。

    看杀猪:徽州人家家都养猪。年末,清晨天刚蒙蒙亮,家里就烧开了一大锅水。肩扛木桶、身背屠具的杀猪师傅一上门,家里的男人就在村头弄里吆喝:“某某,我家要杀猪,来帮忙牵猪脚咯。”

    杀年猪考究的是一刀见红,鲜血喷得越猛,预示着东家来年更旺。接下来就是开猪身,开猪身打开两块的难度在于猪背脊的脊骨地方。这个猪背脊是排骨丛生的地方,其硬度可想而知。假如刀法不到家的话,会把背脊这些排骨剁得稀巴烂,才把猪分开两瓣。

    而刀法到家的杀猪人,他们用得一手一刀流,第一刀开出来的刀路,以后的所有下刀,都不会偏移,让整只猪身均匀干脆的分开两瓣。

    做米馃:将最好的新米磨成粉,大家凑到一起:揉面、做糕、打印、熟蒸、点红……大家分工协作其乐融融,刚出锅的素米馃散发着浓浓的米香。

    打豆腐:将豆子洗净,泡上一夜,再用石磨磨碎泡涨的豆粒,磨出白色的、热腾腾的、比牛奶还香醇的豆浆,然后再上锅,加入山泉水,搅拌煮熟,将熟的豆浆倒入底部覆盖纱布的豆腐箱,搁在豆腐桶上,滤出豆腐渣,凝固后做成豆腐。

    观皇宫去北京 看民宅到潜口

    在清幽的紫霞山麓,徽州古镇潜口,坐落着明清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潜口民宅博物馆。潜口民宅博物馆座落在黄山第一峰——潜口紫霞山麓,依山傍水,自然和谐,环境十分优雅。

    1988年1月,潜口民宅博物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黄山市首批国保单位),是一座徽州明清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分为明园和清园两部分。内有明、清两代最典型的各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亭、古桥等古建筑群及距今500多年的古树、古井、古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和建筑学的珍贵实例,被誉为“我国明代民间艺术的活专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

    著名古建筑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曾叹之曰:“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馆内拥有代表明代建筑文化的明园和代表清代建筑文化的清园两座山庄,明园“祠宇楼台连宵汉,繁华极”;清园“幸存民居传古艺,长泽安”。一幢幢古建筑让人叹兮赞兮,恍惚间仿佛走进了500年前的古徽州。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徽州旅委提供

到徽州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