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2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是什么限制了大学创新

——访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

本报记者 李超 实习生 金远征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2月02日   11 版)

    2015年11月18日,广东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内的创新工场。该创新院是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工业大学于2013年共同组建的市校合作公共服务平台。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在今年的江苏省两会上,“创新”“供给侧改革”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在江苏省“十三五”规划中,建设若干所一流大学、若干个一流学科,转变增长模式、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重要任务。

    1月27日,江苏省人大代表、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供给侧改革在市场经济中是转方式、调结构,对高等教育来说,同样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无论是高校的专业性人才还是一些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科研成果,都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

    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第一关键要素

    “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第一关键要素,也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葛世荣说,本科教育创新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填鸭式教育就是教育创新力不足的一个体现。而国外高校盛行的研讨性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式。

    葛世荣认为,国内目前的教学组织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大部分学校的生师比都很高,其直接后果就是教师不可能给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有的课堂是一两百人上大课,“教师连学生名字都记不清,何谈指导创新?”

    对此,葛世荣经常说:潜心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他上大学时,一年招180名学生,在校生总共800人左右,而教师却有400多人,“老师给学生的时间很多,无论是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思想上,师生都能深入交流。教师真的是立德树人。”

    影响创新的另一个原因是,既能进行学术研究又能认真教学的教师太少。葛世荣说,因为只有进行学术研究,教师才能知晓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技术发展趋势,在教授学生时才能引导学生的创新兴趣。

    优化专业也是供给侧改革

    在葛世荣看来,高校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是人才。

    现在的大学生觉得找工作难,或者专业性技能适应性不高,实际上就是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不够。一旦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契合度不够,人才供给就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要及时进行调整。

    葛世荣认为,这是大学管理者现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未来高校专业的供给侧要更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每年列出的十个就业困难的红牌专业,它们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高,“虽然社会仍然需要这些专业,但专业本身并不需要那么多人”。

    葛世荣说,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最关键的是调整结构,以提高人才适应性。比如,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契合性是我国高校最为重要的结构调整。优化专业的目的是去除一些专业,新设一些专业,调整一些专业的知识结构。

    他以中国矿大正在进行的本科专业的结构性改革为例,去年该校调减了6个本科专业,准备改办地下交通工程等新专业。“这就是我们人才培养转型,同时也是以特色强质量的供给侧改革举措之一。”

    消除偏见才能建立健康的创新创业体系

    葛世荣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应仅聚焦于大学生创业,知识农民、知识妇女都可以创业。同时,创业也不仅限于高新技术产品,开一家饭店、办一个家政服务公司也都是创业,“创业是多元化的,也是多层次的”。

    “现在社会树立的创业典型多是大学生、海归博士,主要围绕着高科技产业,似乎这样才是好榜样,因而导致每个人都想成为马云、马化腾,这是不实际的。”葛世荣说,“我们应告诉学生,必须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情,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市场需求的、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也是很有意义的创业。”

    “为什么国外博士毕业后当焊接工、开出租车、当导游被认为是正常的,而我们国内的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养猪、餐饮服务业,就会引起争论,还成为社会热议的新闻?”葛世荣说,这是传统观念未得到改变的结果。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传统观念,全民创新创业推动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1984年,华罗庚先生为中国矿大学子赠言“学而优则创,学而优则用”,充分体现了大学的核心职责在于育人,而非育才。

    葛世荣认为,其中的“用”也可以拓展到创业,因而华老指导我们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创新创业。

“双创”政策难落地的那些“痛点”
科技名词是如何诞生的
是什么限制了大学创新
文化基准线决定创新潜力
中国科大实现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单光子源
南开团队研获新型双功能高效光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