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快过春节了,我们‘幸福乡村号’全体值乘人员祝大家猴年福气多、日子喜洋洋……”1月20日上午,列车长徐艳的声音在8362次列车的广播中响起。略显“落伍”的绿皮车厢里,明艳的“福”字窗花和“爱心大巴接您回家”的红色横幅,让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10点47分,8362次列车准时从阳平关车站驶出,车上几乎没有一个空座。车厢内悬挂着红彤彤的灯笼,擦得亮晶晶的玻璃窗上,张贴着金猴闹春、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纳福聚宝等各式剪纸窗花。衣帽钩上,一串串涨鼓鼓的火红福袋,好像有满肚子的喜悦马上就要飞出来。
8361/8362次列车由西安铁路局汉中车务段担当值乘任务,每天往返于汉中与阳平关之间,全程117公里,途经517个行政村,经停14个车站,平均不到10公里就有一个停点。列车辐射的周边乡镇,是秦巴连片重点贫困地区。
“这里的年轻人常年外出打工,就要过年了,我们特意将列车装扮一新,迎接归家的游子!”汉中车务段党委书记杨静安说。
列车从阳平关车站开出,一路向东穿行于陕南特有的高山沟壑间。8361/8362次起初是方便职工山区作业的通勤列车,只有短短的两节,在汉中、勉县、阳平关3个小站办理售票业务。由于山区交通不便,沿途老乡们常会坐列车去赶集。因此,在其他11个经停站,老乡们总是先进站上车再补票。乘客们大多是从这个车站上车,到邻近车站下车,就像坐公交大巴车一样。站和站之间,最低票价1元,全程票价7.5元,既便宜又方便,老乡们很喜欢。
车到徐家坝火车站,上来几十名老乡,背篓、竹筐、蛇皮袋装着各式山里特产,一下子把车厢里塞得满当当的。他们有的是到勉县、汉中走亲戚;有的是到宁强赶场,卖完山货再买年货;还有的已经采购完毕,上了车还在翻看刚买的土猪肉、土鸡。列车工作人员忙着给大家补票,基本上都是1元钞票,厚厚的一沓。
由于列车编组短,没有设置茶炉间。为了让老乡们喝上热水,列车在沿途设置供水点,给旅客不间断供水。短短的1分钟停点,空热水瓶交下去,满满的热水瓶提上来。开车后,列车工作人员再拎着暖水瓶,挨个给旅客倒开水。窗外,三九天寒气袭人,车厢内始终洋溢着暖暖春意。
“从徐家坝到代家坝汽车6块钱,火车才1块钱,我常坐这个‘双节棍’,去镇乡上卖菜呀、卖猪呀,挣点小钱贴补家用。儿子腊月廿八就要回来了,今天要去买点年货喽!”常往返于两地间的邵桂荣说。
自2005年开行以来,列车已经安全运行了11年。11年来,老乡们习惯了列车,列车也把老乡当成亲人。谁家盖了新房子,谁家娶了新媳妇,都知道。
列车到达小寨站,上车的旅客不多,一名提着麻袋的老年旅客直接向徐艳走来。
“徐师傅,俺也莫得啥给你,自家地里的,又甜又面,年里头尝个新鲜。你不收,就是看不起我田老汉……”老汉名叫田世贵,是这趟车上的常客,麻袋里装的是红薯、腊肉、花生等山货。今年64岁的田世贵和88岁的老父亲住在小寨,他的儿子住在史寨,有几块耕地,为了帮儿子种地,老人常年坐“双节棍”往返在小寨和史寨间。人多的时候,老人上车没有座位,工作人员会将“列车办公席”位置让给田世贵坐。
田世贵家中不宽裕,乘务员们就送些毛巾、茶叶、白糖、棉衣给老汉。老汉则用朴实的情感回报。时令蔬菜瓜果下来了,田世贵会走两个小时的山路,给乘务员们送好吃的东西。
“这些女女们心肠好,没有看不起我们山里人,有时候从地里直接来坐车,满身灰土人家也不嫌弃……”田世贵说。
像田世贵这样的老乡很多,10年来,列车工作人员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春天的山花、蔬菜,夏天的玉米棒、水果,冬天的红薯、土豆,这些“感谢”会因季节变化而变化,唯独不变的是老乡们那一分深情。
这趟列车每月收入也就万把块钱,而一趟车的背后,是铁路部门各系统各工种的联动与配合。这趟开往幸福的列车,让老乡与列车工作人员的心贴得更近。徐艳说,不管将来怎么变化,但“只要这趟车开行一天,我们就要为乡亲们服务好一天。老乡们需要这个可爱的‘双节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