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2月0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喀慢”列车站站等

通讯员 吴奇 本报记者 谢宛霏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2月04日   04 版)

    “绿皮车”装满了。

    1月24日上午11点30分,乌鲁木齐至喀什7556次列车还未发出,推着送水车挤进车厢,列车员秦保华就汗湿衣衫。春运第一天,凭着105%的上座率,新疆最后的绿皮车火爆程度赶上了兰新高铁动车组。

    “列车单程运行1466公里、26小时零3分,44个停靠站点,在全疆也算是长的。”乌鲁木齐客运段喀什车队队长鲁东平说。

    在新疆铁路进入高铁时代的今天,被南疆少数民族群众昵称为“喀慢”的列车从14节车厢“生长”到19节,就医、探亲、务工、学生流四季轮转,“常年超员”已成常态。

    “这趟车票价比汽车票价便宜四分之三,服务质量也好,我每次到乌鲁木齐看病都坐这趟车。”家住巴楚、70岁的维吾尔族老人艾沙白胡子直抖,连声对正在帮他放行李的列车员秦保华说“热合买提(维吾尔语:谢谢)”。

    看大病,省小钱。在一些人均年收入约三四千元的南疆偏远农村,看病、转院的群众精打细算,把这趟车当成“就医车”。

    更多的南疆人是从没见过火车,变成如今坐着火车出去赚钱。和田维吾尔族姑娘巴哈尔古丽说,她每年9月都会坐上“喀慢”列车去新和县摘棉花,“火车让我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也挣到了钱”。

    将党中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惠及南疆群众的政策落在细处,“喀慢”列车在盛产棉花的南疆乡镇贴心增设金银川、柯坪等停靠点,每年有10多万名疆内外摘棉工坐着火车来“淘金”。

    近两年,自治区实行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让连乌鲁木齐都没有去过的维吾尔族姑娘古丽加马丽·沙尔巴义有机会和伙伴们坐火车南下广东打工,开阔眼界。从输血到造血,南疆贫困乡村致富的步伐正在加快。

    对克尔克孜族学生加尔肯巴依来说,4年来数十次往返于乌恰县吉根乡与昌吉间,“喀慢”列车始终伴随着他的求学路,“南疆风雪天气多,这趟车安全、宽敞,喝水、上厕所都方便。”不只是加尔肯巴依,每年的内初班、内高班学生出行、返家时,“喀慢”列车更是会变成一趟学生专列。“学成后我要回新疆,用知识和技能帮助家乡发展。”内高班学生古再努尔·艾则孜看来,一趟“喀慢”列车,搭建了融入内地的桥梁。

    相对于高铁,“喀慢”列车却是一趟更辛苦的列车:烧水、取暖均靠锅炉,也是新疆唯一设立送水员岗位的列车。保证两小时一次供水,上水员笑称自己常年是“灰头土脸”。平均半小时就要组织旅客上下车,大雪天气要清扫吹进通过站台的风雪,防止车门冻结……频繁经历骤寒骤热,感冒药成了列车员必备的“随身宝”。虽然条件艰苦,但对列车长帕尔哈提来说,“设施陈旧,服务不能落下”的初心始终不变。

    “喀慢”列车开行13年,运送南疆各族旅客逾千万——百姓们口口相传,党中央没有忘记南疆偏远地区群众。不管高铁如何飞驰, “幸福列车”依然在一站站等待,不落下一个奔向小康的南疆乘客。

春运中的慢慢车
赶集列车“双节棍”
慢慢车的时代深情
“庄户列车”让山民走上致富路
8171/8172次:服务革命老区23年
6856次列车:穿行在蒙汉情谊间
“喀慢”列车站站等
慢车悠悠情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