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黄金周刚刚过去,各路媒体一方面不断报道着国人在日本、法国、美国等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疯狂购物的场景,另一方面也在报道国内各景区游客如织的场面,但对国内的旅游购物却惜墨如金。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国人在国内旅游更多的是观景、休闲。在境外旅游则是观景、购物两不误。
对比国内外对中国人的春节黄金周所做的旅游准备工作,可看出一些端倪:
一、准备的方向不同。
在春节黄金周之前,媒体已频繁报道各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为迎接中国游客所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培训本国店员说中文,配备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华裔销售员工,印制大量中文版购物导览并摆放在机场醒目位置……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制作了各种中文的购物标识,商品标签有中文说明,甚至连商场的卫生间都有中文指引。许多国家零售商接受银联卡消费,很多商店及专卖店还支持支付宝付款。中国人可能购买的商品也备货充足,最受中国顾客欢迎的商品给予优惠。有些街道、店铺挂起了中国的红灯笼和欢迎横幅,用中国传统喜庆元素装饰展台,他们为中国游客准备好了一切,只等着中国游客满意高兴地把钞票掏出来了。
与此同时,国内各地在做着各种景观、景点、景区的广告。各种购物街与平时一样正常经营,虽然街上也张灯结彩,但既没有推出游客喜欢的商品,也没有为游客做什么特别的准备,更没有大张旗鼓地针对游客宣传到哪里购物、有什么好东西、有什么促销活动等,完全没有理会游客的购物需求。
二、准备的内容不同。
国外为中国游客准备的是各类商品,包括电子类如智能马桶盖,日用类的化妆品、尿不湿,甚至是避孕套,还有各种保健品、药品、服装、鞋子等。
国内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购物店主向游客推的是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农副产品等。有报道说,中国是世界上产业门类最全的国家,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我们却从不向游客推销智能马桶盖。春节期间,在国内电视台的节目里看到的也是日本某品牌智能马桶盖的广告。很多地区旅游主管部门,不承认日用品是旅游商品,也不相信游客会买。在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征集的几大类日用旅游商品中,各地送来的仍然是大量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在旅游商品管理者看来,日用品似乎是登不上中国旅游商品大雅之堂的。
三、准备的目的不同。
国外发展全面旅游消费,是通过吸引大量游客来旅游而产生的巨量消费,是针对游客的旅游消费心理而作的准备,是按照旅游需求侧的需求去调整旅游供给侧的供给。在进行旅游的宣传时,从景区到工厂店,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一个:让中国游客来进行全面旅游消费。
而国内的很多地区只是在搞狭义的旅游,而且旅游似乎只是旅游局的事,缺少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配合和参与。我们还远未实现从旅游观光休闲消费向全面旅游消费的转变,更没有从旅游需求侧的需求去调整旅游供给侧的供给。我们为游客所作的准备虽然也很多,但多数是一厢情愿、孤芳自赏。结果是游客看完就走,难以形成大量旅游购物消费,也就谈不上全面旅游消费。
四、宣传的取向不同。
旅游发达国家对于旅游商品品质的宣传不仅体现在旅游商品销售时,还体现在旅游的过程中。各种宣传旅游商品品质的广告在飞机上、汽车上随处可见。反观国内旅游商品的品质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加之盗版、侵权、假冒屡禁不止,国内日用类旅游商品很难获得游客的信任。
在境外,中国游客购物消费占旅游消费总额的55.8%。在境内,多数地区游客购物消费仅占旅游消费总额的15%~20%。看着大把的钞票飘向境外,国内与国外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的强烈对比,使人伤心,又感到国内旅游购物市场的巨大潜力。期盼着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有关企业早日醒来,让国内几十亿人次的旅游成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