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毕淑敏的散文集《恰到好处的幸福》热销50多万册,斩获国内外大奖无数。当很多人艳羡和赞美她的成就时,她婉拒了所有采访,带着简单的几件服装和方便面飞往非洲,从南非的开普敦一直走到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因为“到非洲去”是她从小的梦想。
“那时候觉得非洲多遥远啊,多么陌生的一个大陆,甚至不能确定自己到底能不能完成这个梦想,我从10岁左右有这个想法,到60多岁才得以实现,这中间跨越了半个世纪。”毕淑敏说。新书《非洲三万里》便是她潜心闭关一年后写下的旅行心得。
在去年出版的散文集《欣喜是自酿的》中,毕淑敏说:“衰老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求稳怕变。”什么是真正的衰老?我以为当一个人的人生失去了任何悬念的时候,便是真的老之将至。毕淑敏之所以吸引着一代代读者,是因为她从未停止过成长。
她是一个有少年心的人。
在这趟非洲之行中,她走访了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基地。当地酒店十分机智地将房间建在河流旁边,令旅客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前来饮水的野生动物。络绎不绝的猎豹、犀牛、狮子、猕猴来到自己窗前张望,尽管有电网保护,还是让初来乍到的毕淑敏感到惊奇:“这种前卫大胆的旅行方式,在国内也没见过呢!”
在津巴布韦,导游带领游客去看一只正在进食的雄狮。不料,雄狮竟然好奇地走到他们乘坐的敞篷车旁,与坐在最后一排的毕淑敏对视。而整辆车唯一的安全设施,是女导游携带的一支AK47。狮子只需轻轻一跃,便可将车上的人拖下来。“我和这庞然大物距离应该只有一尺多远吧。它无与伦比的巨头,就在我腿边晃荡。”毕淑敏回忆。好在狮子并无伤人之意,嗅了嗅轮胎便飘然远去。
初上“非洲之傲”列车时,毕淑敏震惊于蒸汽机车的豪奢和优雅——列车的车票标价在1万到9万美元之间,有“流动的五星级酒店”“铁轨上的游轮”之称。每节列车仅设两间包厢,车上所有供应都不逊色于顶级酒店。全世界最奢华的旅行集团之一为毕淑敏提供服务,她却宁愿签下生死合同,亲自进到贫民窟中去体验底层民众的生活。
在“非洲之傲”上,毕淑敏发现自己“像是生活在一个小小的联合国中”。旅伴中有来自欧洲的豪门后代,也有亚洲新近崛起的商业精英。有些旅客已经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有些旅客索性终年居住在豪华列车、邮轮上。然而,列车行经之地,却有很多是非洲最底层民众聚居的贫民窟。一道车窗劈开了奢华与贫穷,餐车内的社会名流举起银杯开怀畅饮时,车窗外围满了无衣无食的孩子们。
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毕淑敏的关注,她对车内车外两个世界做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不因财富贴标签。她描述了富豪们的优雅与教养,也没放过他们的空虚和侵略性,正如她深入贫民窟记录下那些日渐消散的文化碎片。
毕淑敏说:“人世间的一切危难,未来的种种不可知,都不必太忧心忡忡。安稳下来,有所节制,顺着天地万物的轨迹缓缓运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