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2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71岁老创客能走多远

王修煜:“我不是老顽固,也不是瞎折腾”

实习生 刘伟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2月23日   10 版)

    农历正月初九的晚上9点,在摸黑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后,71岁的农行河南焦作分行的退休职工王修煜终于在离家30公里外的河南省沁阳市山王庄镇找到一家小旅馆。这一天,他徒步走了十几公里,“听得到狼的叫声,身边有野猴蹿过”,只为了在小水电站测试他的新型发电机。

    在他24岁的孙子王威看来,这样的徒步数据远远超过了自己微信朋友圈里每天在运动软件上刷出的记录。

    在退休的16年间,王修煜经常琢磨新能源创业的事儿,这样的奔波已经成为常态。

    去年11月,和无数青年创业者一样,王修煜只身来到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寻求创业出路。10多天的时间,他没能拿到一分钱,投资机构的人告诉他,“和商业项目还有很大差距。”

    不打麻将、不下象棋,就搞发明

    “不用建造大坝也能发电。”10多年间,这样的想法始终在王修煜的脑中。

    1998年,王修煜从工作了35年的银行内退。就在这一年,三峡大坝正式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如果能在同等水力条件下减轻发电机阻力,提高转速,就能多发电,而且在小河小溪也能发电。这就能多开发不少能源!”王修煜觉得,如果这个想法能够实现,必将带来电力事业的革新,肯定有商机。

    这种直觉,大半来自他对清洁能源发展的信心。做了多年信贷工作,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火电和化工项目。长年在工厂实地考察,王修煜只有一个体会:“反感!”“火电的烟气和粉尘污染非常严重,对资源的消耗也很大。”他更多关注的是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工程建设。

    他找高校研究机构论证自己的想法,考察周边大大小小的发电站,借钱成立新能源公司。他为自己研究的新型发电机申请了7项发明专利,包括落差式瀑布发电机、平水流动发电机,以及在居民楼、海上和陆上都能发电的风力发电塔。

    设计发电机并非他的专业所长。退休在家的王修煜开始自己动手,从恶补最基本的电力知识和机械原理开始,研究发电机的构造,后来又自学了电脑制图。不打麻将、不下象棋,王修煜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发电机上。带着干粮和白开水,在图书馆里坐上一天。为了设计实体样机图,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停修改,最关键的两天几乎没合眼”。

    河南理工大学里也常常有王修煜的身影,他拿着自己设计的样机图纸,遇到难题就向这里的教授请教。

    “很执着”这是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很多老师对王修煜的评价。“这么大年龄还能有这种创新精神,自己坚持做创业,难得”。副教授王红星经常为王修煜解答设计上的问题,还帮他购进了测控用的转速器。在他看来,王修煜在创业上有一种“不撞南墙不死心”的劲头儿,“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

    王修煜的屋子里,堆着电力、水利、机械方面的书,桌子上放着一套专业的制图工具,一台老旧的电脑是外孙3年前淘汰下来的。5本厚厚的笔记本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密密麻麻记着他的创新日记。

    一个500ml泡着治疗咽喉痛中草药的透明水杯,一个孙子淘汰下来的学生双肩包,是他走南闯北最基本的装备,也是他最宝贝的东西。书包里装着发电机的设计图纸、发电站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还有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带着这些,他四处介绍自己的设计,想方设法找投资。

    不少人觉得王修煜是在“瞎折腾”:70多岁的退休职工,还想要从头开始创业?

    但王修煜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发明,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创业信念。注册公司的50万元资金,大半是向亲戚朋友借的。王修煜觉得,这些是创业的前期投资,即使有风险,但一旦成功了,肯定能收回。

    “我并不是个顽固的老人,但确实有人觉得我这个想法是正确的,所以我会一直坚持”。

    寻找投资,难!

    王修煜曾找家乡的发电厂做出了实体样机,并进行了水流发电实验。“能使2000瓦的电炉丝发红,100瓦的灯泡发亮!”这个结果令他欣喜异常。他觉得有了这个试验结果,就能够支撑自己的设想,创业成功也就更加可期。

    融资是他最发愁的事儿。在《新闻联播》里,他看到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一家创业咖啡馆能够帮助创业者找到投资,就坐9个多小时的火车硬座来到北京。混在那些年轻的创业面孔中,王修煜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在这里的11天,他并未如愿。

    投资机构的项目接洽人告诉他,水力、风力发电项目属于传统制造业,不是现在大家所热衷的“互联网+”和TMT行业,很难融资。其次,缺少一个年轻人的团队,只是他一个老人单枪匹马,投资的风险很大。咖啡馆的一位创业者也劝他,投资机构有年龄筛选,像他这样70岁的老人很难拿到投资。

    事实上,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像王修煜这样的老创客并不少见。有人想出一种“包赚不赔”的彩票算法,有人想建“能保证没有一件质量不过关产品”的超市,有人甚至提出要造“永动机”。

    这家创业咖啡馆的店长说,去年一年就有六七个这样的老人来到这里寻找投资。但他坦言,有些想法难以实施。“老年群体创业的困难更多,单纯依靠一个想法,没有专业机构的认证,也没有技术团队,很难得到投资机构的认可”。

    “技术只是创业的一个基础元素,投资方在筛选项目时会综合考虑包括基础资金、市场前景、生产供应链和团队规模在内的多种因素。很多创业者的想法是有创意的,也具有科研价值,但作为一个商业项目来说是不成熟的。”中国投资人中心市场总监张了了谈到自己接触到的这些“老创客”的感受时说。

    王修煜还尝试着寻找做能源研究的高校和机构验证自己的设计可行。他觉得自己的成果至少可以提高30%的发电量,如果能得到专业机构的认证,就可以顺利付诸实践。但得到的回答是,这个想法是好的,但要想充分验证就得先做成熟的样机,在专业机构发电试验,大概需要20万元以上的资金。听到这里,他的心又凉了。

    “从一个有创意的想法到真正实现的创造,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和实践检验的复杂过程。”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的田德教授对王修煜印象深刻,谈到老年人创新创业的现象,他予以支持:“这种坚持创新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是创新思维积累起来的。”在他看来,这些老创客最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化整为零。他建议王修煜将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申请国家专利,并且通过试验证明转化为实际生产的可行性。

    四处碰壁。在从高校咨询回来的公交车上,王修煜疲惫地靠着窗户睡着了。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王修煜的创业路上一切遵从最简原则,出门主要靠步行和公交,吃最便宜的方便面,喝1块钱1瓶的饮用水,住20元一晚上的小旅馆。来北京,他一直睡在咖啡馆靠墙1米宽的沙发上。

    王威曾问过爷爷,申请专利成功后,会不会有很多钱。王修煜只是摆了摆手,说:“我其实不在意钱,也不在意知识产权的期限,就是想着自己做的这事儿能尽早有个结果。”

    “这么大年龄还创业,匪夷所思”

    “没有一个人支持。这么大年龄还创业,匪夷所思。”外孙马海青回忆起家人第一次听到姥爷要创业这个消息时的反应。

    5个子女都觉得,年过古稀的父亲应该退休后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而不是走南闯北,风餐露宿。

    让家里人惊讶的是,老人并没有再提及他的发明梦,只是悄悄地开始研究和操作。王修煜经常“偷偷摸摸”地外出学习和考察,遇到了困难也不向家人诉苦。只是在过了很久之后才会在饭桌上说起,自己的项目又有了哪些进展。

    “只要不花家里的钱,你愿意搞就随你去吧。”但家人“谁都没想过他会坚持这么多年”。

    在马海青看来,姥爷是个寡言的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但一直对机械感兴趣,经常动手做小的机械部件。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管经常漏水渗水,他想起在一本专业期刊上看到过防紫外线塑料,就自己动手改造家里的太阳能水管,虽然外表粗糙,但一直用了10多年也没有坏过。

    前期花费几万元制作的样机并不理想,他又转向提高传统发电机的效率,将发明整合成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从北京回来,他联系了两家发电厂,希望能够合作。但专利迟迟批不下来,进行试验又没有资金,项目只能停滞不前。

    在山王庄镇的那个夜晚,王修煜蜷缩在30元/晚的旅馆简易床上,被子上盖着自己的棉衣。他低头看着沾满了泥土的一双鞋子,心里涌起对子女的挂念。一门心思搞发明,也少了很多与子孙团聚的机会。“作为爷爷,我很不称职。我没有接送过孩子们上学放学,也很少给到他们作为长辈的关怀”。

    30公里外的家里,电视机上正播着一档综艺选秀节目,一位选手被问起“来到这个舞台你的梦想是什么?”

    新的一年,王修煜的梦想是能去湖北、秦皇岛、四川的水电站看看,他盼望着,自己的创新能早日得到认证。

王修煜:“我不是老顽固,也不是瞎折腾”
一边做报道,一边做猎头
逾六成大学生不了解创业扶持政策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