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有责任感的媒体就像布道者,在一些时代拐点给受众带来灵感和勇气,却未能享受到行业爆发带来的实际收益。”比如《全球概览》杂志改变了乔布斯的命运,《大众电子》杂志点亮了比尔·盖茨的人生,苹果和微软数十年屹立不倒,但这两本杂志却早已消失不见。在做投资出身的自媒体创业者赵云峰看来,今天的媒体也应该从时代的见证者变成参与者,甚至是推动者。
日前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宣布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机器人风潮将至。作为前沿科技的深度爱好者,赵云峰2013年便感知风向,开始创立前沿科技自媒体——机器之心。
他要反叛“浅薄和急功近利” 的内容,将国际上关于人工智能、神经科学、科技哲学等优质内容引入国内;同时,他相信,前沿科技领域蕴藏的商机,要从这场产业革命中获得收益。
一边独立采编一边做产业猎头
机器之心的定位是前沿科技媒体与产业服务平台。作为媒体,他们提供的内容一部分来自对全球前沿科技领域深度文章的编译,一部分来自原创采写。作为产业服务平台,他们收集信息,为有需求的高科技项目进行人才和投资等的对接,类似于猎头。
众所周知,媒体的生命力有赖于采编独立性带来的客观和平衡,而当媒体成为它所报道的产业的其中一环时,还可以保持独立属性吗?
赵云峰的方法是:把条条框框划分明。
现在的机器之心有6个全职员工,6个兼职员工和上百个主攻编译和采写的“内容合伙人”,各类参与者都能按照贡献大小获得机器之心股权。“所有人都在做内容,但都不仅限于做内容”,赵云峰庆幸的是:“我们只报道干货,一是一二是二,没什么可修饰美化的。”
机器之心推送的文章专业性颇高,例如《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简史》《科学杂志封面重磅论文:人工智能终于能像人类一样学习》《专访“硅谷老炮”约翰·马尔科夫:共舞的人与机器谁将拥有未来》,等等,而且文章篇幅基本达到需要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用力滑动至少6次之长。因此,很多读者惊叹这个自媒体“很酷”“和别人不一样”。
以做媒体为主,他们的团队依循新闻价值的准则去发现行业中值得写的内容,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内容的同时,还询问被采访者是否需要投资,招聘或者寻求合作。一旦发现需求就转移到产业服务平台来,但“不接受软文形式的广告”。
“比如发现一家优秀的创业公司,我们就会帮他们寻找投资、孵化、加速,或者提供其他顾问和对接服务,从中获取中介收益”。
同时,机器之心也与自家投资方——联想之星发起的人工智能加速平台comet labs保持深度整合和合作关系,赵云峰会把大的产业需求直接转移到这个更大的人工智能产业服务平台上来。
每件事都和当初预想的不一样
媒体资源变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科技媒体36氪从媒体开始做创业孵化,经济学人从媒体开始做智库,彭博从媒体开始做数据库,China Venture(投资中国)从做媒体开始,积累资源之后开始做投资顾问,还有一些媒体开始做招聘。
与这些方法相同的是,赵云峰希望把这些媒体的做法都综合起来。与这些做法不同的是,他不想等到内容做强了再转型,而是要同时发展内容和产业服务。“在你开始做媒体的时候,已经有其他人去做了一些行业的运作, 所以等到那个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
2015年9月机器之心获得数百万元的天使轮投资。10月,赵云峰和另外两位从传统科技媒体出来创业的合伙人汪婕舒、赵赛坡搬进新办公室——一个135平方米的跃层商住两用房。
31岁的赵云峰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都在不停地说话,和各种人聊。一次,他听了一位初次见面的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就不间歇地说了将近40分钟,从理念到团队,从内部管理到对外合作,聊得意气风发。
几个月之后,他再次和该记者通话时,虽然因为出差略显疲惫,但当被问到创业的实际情况有没有和当初的设想不符时,他说:“我当时跟你说的每一件事,都和实际发生的不一样……真的是每一件都不一样。”
“我也在成长,现在对创业更有敬畏之心了。”他感慨道。
现在,机器之心选择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内容上。2016年伊始,创立一年之久的机器之心获得了两个荣誉,分别是“最受喜爱的虎嗅2015年度作者”和“今日头条最佳头条号”。虎嗅网对他们的评价是:一家专业的前沿科技媒体和产业服务平台,提供优质资讯与深度思考。
在浮躁的碎片化时代保持深度学习的能力
“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前沿的来自未来的话题,关注更加有深度的内容,促使他们去思考。也帮助大家形成一种持续的学习能力。” 这是赵云峰赋予机器之心的理念。
他自认是一个特别强势的人,价值观鲜明。他认定的事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比如只接受硬广告,绝不接受软文,比如机器之心只做专业的深度报道,绝不跟风吸引眼球。
除此之外,他以前的处事方式也很强硬。“原来不喜欢的公司想谈合作根本不可能,不喜欢的人直接拉黑”。创业几个月之后,赵云峰终于愿意接触所有对机器之心抱有善意的人了,不管他个人是否喜欢。
现实中,赵云峰映射在机器之心上的价值观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比如他的两位合伙人,他们自喻像三块拼图,经过磨合修整,已经完整地拼到了一起。
被赵云峰笑称为“海外合伙人”的“神童”郑一溥,也认为机器之心做的事情“很伟大”。郑一溥是美国伯克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这个1994年出生的小女生17岁时就获得了第一个国家专利。
“我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时代。如果说一个人能活80岁,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是在80年生命中看到变化最多的一代。”一溥希望自己也可以改变世界“一点点”。
在她成长的21年里,她选择改变世界的方式一直在发生变化——先是想从商,后来又觉得科技的力量非常伟大,现在,她又想从思想意识上改变世界,开始寄希望于新媒体表现传播方式。
“云峰做的事情那么伟大,当然要支持。”一溥现在兼职帮助机器之心拓展北美的资源,联系尖端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为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打基础。
在她20多岁人生的认知世界里,机器之心这样的媒体的伟大意义在于:“第一,提醒你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不要错过,更好地参与。第二,当你可以把眼界放到外太空,可以从琐碎的生活烦恼中抽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