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给生活做减法,才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斌斌姑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2月26日   11 版)

    “极简生活方式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经济的、环保的、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在豆瓣“极简生活”小组,聚集着30519名成员。

    组长王喆,今年36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曾经也是一个拥有400多件衣服的男孩。有一天,公司来了一个全球副总裁,召集开会,要求正装出席。从未参加过高级别会议的王喆,在衣服堆里找了半天,发现一件都穿不出去。从那时开始,他开始认真反思:生活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王喆说:“很多人在做加法,买了一辆好车,更幸福;买了大房子,更幸福。我也走过这样的路,后来发现走不通,那就掉个头,给生活做个减法。减一件物品,没感觉,就再减一件,直到突然发现减掉一件,很难过,就知道了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就像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它原本就存在于石头里,艺术家要做的,只是要把多余的石头去掉。

    王喆总结过极简哲学——像植物一样生活:积极的生活态度,像植物的向阳性;享受安静,像植物一样;创造双赢,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优雅的举止,你见过植物发脾气吗;保护家庭和身边的人,要勇敢得像植物大战僵尸一样。 

    王喆发起过“极简挑战”,包括“纯水生活”——只喝白水不喝饮料,“剔除不合适衣物”——送掉、卖掉、捐掉、再利用,“用碟子代替碗”——在春暖花开时节管住嘴的方式……

    在商家恨不能把每天都变成“购物节”的今天,“极简生活”小组的成员们发现,不断“买买买”,不会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积极影响。于是,每逢“双11”“双12”,他们不是晒自己买了什么,而是晒没买什么,或者又清理了什么。

    很多组员记录下了开始极简生活的日记。

    Sunny_Hhan写道:衣服不需要太多,保留每一季一两周够穿的量即可;书不需要太多,看过一遍不会再看的就送人;电子产品不需要太多,我只有一台用了9年的笔记本电脑,一台去年6月买的手机和平板;朋友不需要太多,我喜欢的是那些除了买买买,还能谈心的朋友……当然,也有组员白天扔了一箱子东西,晚上又后悔。

    “清点物品的过程,不是头脑发热,而是经过生活的实践,再决定什么是真正需要的。”王喆介绍,常见方法是把没什么太大必要的东西放进箱子封存,写上日期;如果半年、一年都没有打开过这个箱子,那就不用打开了,直接处理掉。

    王喆觉得,现在流行的“性冷淡”风格和“极简主义”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极简风格,但不是极简主义。“那些品牌的商品看上去很简单,但它会卖给你很多收纳品;而极简主义的要义是,我有的就是我在用的,不需要收纳。”

    王喆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你家里有一个垃圾桶,你把果壳纸屑扔得再整齐,它们也还是垃圾;所以把东西收纳整齐了,不是极简生活,如果收纳的东西没必要,这个收纳箱都是多余的。

    “极简生活”小组的运作也“极简”:没有线下活动,不搞任何广告,连为了极简生活而进行的组内二手物品交换都被禁止了,只交流对这种生活的看法和理念。

    小组成立4年多,新加入者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很多是在校大学生,苦于宿舍的东西太多太多。王喆略作统计,发现小组成员分为两种,一种经济基础欠佳,开不了源就想节流;而真正能领悟极简生活的,是经济基础不错的人。“能拥抱这个概念的人,年龄在30多岁,拥有很多东西,但烦了,想改变。他们对极简主义的理解更深层,改变之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也更多。”王喆说。

    现在,王喆很少有购物冲动,基本不买任何摆件,如小玩偶、旅行纪念品,只买一些消耗品。他单类物品的数量,除了有不到60件衣服(包括袜子)之外,都在向3这个数字靠拢。比如鞋子,正装皮鞋、通勤鞋、跑步鞋各一双,就能满足所有需求。皮鞋放在办公室,通勤鞋穿在脚上,家里只放一双跑步鞋——王喆家里没装鞋柜。

    “用10双鞋的钱买3双鞋,就可以买品质更好的,而且总体上是在省钱。省下的钱可以做梦想基金,去旅行。”王喆说。

斌斌姑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2月26日 11 版

关注灵魂的人正在一个个离去
给生活做减法,才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计步惊心
妈,我真的不喜欢你把肉让给我
如何通过朋友圈了解一个人
随手拍·单车少年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