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5日下午社会科学界别小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张献生分享了前不久回农村听人谈到情况的担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公信力,张献生则感到:在一些基层,政府公信力问题“确实比较严重”。
据张献生了解,有的地方搞拆迁工作,一开始政府承诺了许多好处,最后不认账,造成老百姓不满意;有的地方前任官员定下某件事,后任官员不承认,人走政息,也弄得老百姓意见不小;一些政府更是朝令夕改,有的政府起初跟老百姓说要拆迁,等一部分老百姓搬走了,政府又改口说不拆了、可以搬回来,但有老百姓已把家里的墙、窗户都砸坏了。结果,政府给每家人补助200元就不管了;有的政府一开始很认真地组织测量拆迁户的房屋面积,量了一次又一次,到最后补偿的时候却说太麻烦,不管屋子大小补偿都一样。
“这虽然只是部分地方的问题,但我觉得,确实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张献生一连抛出了好几个问题,“如果政府都这么办事,怎么取得群众信任?怎么依法执政?政府公信力,说外在的,是政府的威望,说到内涵,是民心问题。如果政府说了不算、算了不说,我们政府怎么和老百姓共克时艰、渡过难关?”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也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明确把“坚持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作为重大问题,并用了比往年更长的篇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政府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主动作为、善谋善为,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四个意识”,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健全并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和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学成印象深刻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既要求健全督查问责,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又表明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侯欣一说,上海踩踏、天津港事件、深圳坍塌事件等对政府公信力有很大的损害,政府确实要认真反思,事故问责也一定要规范化,如果问责不科学、随意性大,可能导致公民、被问责的对象都不满意。
在他看来,政府公信力要想提高,不能光靠口号,具体措施也得跟上,首先是要反思决策吸纳民意的办法。他发现,有的决策一出台就有骂声,其实,有批评很正常,但如果决策让大多数人不满意,确实要探讨决策时对民意的吸纳程度、决策过程的科学、决策的成本、决策执行的缓冲期等。
“我们必须广开言路,要真心听取意见,允许表达,必须做制度性反思。”侯欣一说,一些地方政府的决策缺乏第三方客观评估,老是自说自话,有时政策刚出台还不见效果,就组织一帮人表扬决策多么多么好,等到问题出现,收手都来不及了。”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卢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