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放缓、要素成本提高、经济结构转型、产能相对过剩的时代。如何重振“中国制造”大旗?如何推动产业换代升级?成为众人关心的焦点问题。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成为解读上述问题的最佳窗口。
有分析认为,在此次全国两会中重点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亟待确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将是重振“中国制造”征途上的重要“指路牌”。
不难发现,往年总是以目标为导向、有具体数字指标的“五年规划”正悄然转变。今年的“十三五”规划将更加侧重于问题导向。在确定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等领域的发展困难后,“十三五”规划从政策任务入手,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实际上,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一方面,过剩产能这一沉重包袱正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步伐;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供给体系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总体上,供需关系仍是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毫无疑问,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路牌”已经在全国两会代表用车上得到显现。
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负责代表接送任务的首汽和北汽特别采购了35辆宇通T7客车,作为全国两会代表的高端商务接待用车。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中国自主品牌客车在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一路高歌猛进,但高端中巴车市场一直是商用车领域的一大短板。在中国流传已久的“合资品牌垄断高端商务用车”现象,其实就是这一短板的鲜明写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客车自主品牌就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席卷了中国客车市场,偏偏象征山峰之巅的中高端客车市场被合资品牌牢牢把持。
据首汽、北汽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从官员到军队、再到外宾接待礼仪用车,都出现了“使用国产自主品牌”的明确导向。在这一导向的作用下,担负着从事外宾接待和国家重大会议接送任务的首汽和北汽,也开始寻找能取代合资品牌的自主品牌客车。
“其实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首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达到和超过合资品牌客车的安全性、动力性和舒适性并非易事,为了寻找一款合乎标准的车,我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直到宇通T7客车的出现。”
与首汽一样,北汽也寻找了近三年之久。对于一直负责国事、外事活动中商务接待用车服务的北汽来说,这是一件马虎不得的选择。“我们的接待对象既有国家领导人,也有来华访问的高端人士。”据北汽相关负责人介绍,“因用车事关国家形象,故商务接待用车必须是安全、舒适、可靠、动力爆发性好的高端客车。这次被选作全国两会代表专用车的宇通T7基本满足了这些要求。”
实际上,让中国制造逐步走向高端,正是国家长期以来所倡导的。2015年,一系列旨在重振“中国制造”的指导性文件出台,如《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尤其是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接下来的改革重头戏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补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高端制造的短板。
一名熟悉产业政策部署的专家告诉记者,全国两会审议批准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施工图,都在布局高端装备产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另一方面,中国客车市场已连续几年处于增速放缓阶段。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客车市场已趋于饱和。事实上,饱和与否,主要取决于产品结构是否合理。
在这方面,已经出台的“十三五 ”规划建议和“供给侧”改革方向,已为客车产业从大到强、转型升级指明了新方向。而首汽和北汽寻找自主品牌高端商务用车的事例同样说明,中国高端中巴市场前景依然值得期待,问题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提供高品质的车型和优秀的服务。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认为,企业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生产适应市场需求、严格满足法规的产品,“淘汰落后过剩产能虽然会有些阵痛,却势在必行”。
在这股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走向高端的新浪潮中,不少嗅觉灵敏的企业已果断采取行动。而宇通T7当选全国两会服务客车、成功抢滩中高端市场的故事,可以看作客车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一次实践。
为了打破合资品牌的垄断,补齐中国客车制造业在高端领域的短板,宇通不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T7的产品研发,还用4亿多的“大手笔”建起一流的工艺生产线,在提高自身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每一辆下线T7的高端品质。
从供给端入手,升级客车制造,使高端客车产品需求得到满足。在国家重振“中国制造”的当口,宇通T7客车的出现无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样本、中国客车制造业升级腾飞的新希望。
本报记者 许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