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联合国实习回来已经有半年了,但江苏女孩孙雯骥对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度过的两个月依然记忆犹新。
孙雯骥是中国人民大学2013级国际新闻专业的硕士生,“我的一个梦想就是把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去年正在美国当交换生的孙雯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申请了在她看来非常“高大上”的联合国实习生的岗位。凭借着出色的履历和2014年曾经入选APEC峰会青年代表经历,孙雯骥如愿被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录取。
研究“人口老龄化”是孙雯骥所在小组日常工作的主题。但作为一名走出国门的中国青年,孙雯骥自己还有另外的观察维度——“走到哪,我都会关注身边的人是怎么看中国的”。如许多人人想得一样,孙雯骥也意识到,“有一部分外国人对中国是不了解的”。
孙雯骥意识到,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很宏大的任务,单靠我一个人无法完成”。即便如此,孙雯骥也总是想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联合国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地。要向各种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介绍中国看似复杂,但有时候,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和小举动,往往能于无声处悄悄建起与不同国家的人沟通的桥梁。
“当我在询问其他国家的同事有关他们国家的文化故事的时候,我也会顺便告诉他们,在这方面中国是怎么做的。”孙雯骥举例说。
孙雯骥说,有时候甚至几个中国结、几包从中国城买来的中国零食,也能让各国同事大开眼界。“不同的中国结有不同的象征意味,有的象征早生贵子,有的象征平平安安。”当看到同事们非常开心地把红色的中国结挂在联合国的办公室里时,孙雯骥心中升起了“小小的成就感”。
对于青年在公共外交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萍也深有感触。孙萍委员表示,相较于20多年前她这一代人走出国门的时代,现在的年轻人走出去的大环境已经便利很多。多年来,她时常带着自己的学生出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这些青年学生总会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背景、信息介绍给外国人,孙萍感到“很欣慰”。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看来,民间交流和青年交往是中日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项传统的工作。“凡是有日本大学生访华,我们都会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同国内的两三所大学的学生坐在一起,进行面对面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担任过日本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在孔子学院教授中文的中国青年教师的面貌让他印象深刻,“我们的年轻老师都很敬业,很多人甚至放弃了休息,满腔热情地教学。”
“其实到孔子学院去教书的老师工资收入不高,但他们认为这是自我价值的体现。”蔡建国为这些身体力行参与到公共外交中的青年人点赞,“我认为大部分老师都表现都很不错,他们起到了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作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婧 实习生 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