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3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小荷”露出“尖尖角”

山西长治“小荷课堂”三年帮千名山里娃补上艺术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志中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3月28日   03 版)

    “我被他独有的嗓音吸引,歌声清脆、响亮;还有课中他悄悄加工自己美术画的样子,抑或是课堂上坏笑着偷吃口香糖……”山西长治“小荷课堂”支教老师梁丽萍在自己的支教日记里,记录了自己对山里娃温淑宝的印象。

    温淑宝一家是太行山里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困,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顾他和姐姐,管了吃喝却管不了学习,孩子因此被“放了羊”。

    10岁的温淑宝,歌唱得好,好动,机灵。梁丽萍在日记中评价温淑宝“羞于表现,比较难对付”,可又“属于班级中佼佼者,组织能力强,具有团队精神,具有很好的先天资质,声音动听嘹亮”。

    “他们求学的热情感动了我,尽管要让这些活泼的孩子静心学习,着实不易,但这真是一件有意义和快乐的事情,也是我和他们一同成长的过程。”梁丽萍说。

    梁丽萍能有这段经历,源自团长治市委长期开展的一项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小荷课堂”。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有机会上各种艺术培训班,还不一定愿意去,但对于像温淑宝这样家庭条件不好却喜欢唱歌的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团长治市委书记申秀琴决定发挥团组织的优势,为这些喜欢艺术却缺少学习机会的孩子提供帮助。

    2013年,长治团组织通过与多家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合作,成立了“小荷课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为偏远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环卫工子女提供舞蹈、声乐、书法等免费艺术课程辅导。3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环卫工子女,为实现艺术梦走进了课堂,开始露出了他们的“尖尖角”。

    2015年冬天,长治市八一路小学一年级学生唐敏智最开心的事就是每周到一所舞蹈艺术学校的“小荷课堂”去学跳舞。

    可令老师诧异的是,尽管唐敏智学习认真,练功也是最肯吃苦的一个,但是每次上课,他总是迟到,有时课上到半截才悄悄溜进教室。一次家访后,老师知道了原因。

    唐敏智的父母在市里打工,是连锁超市的送货员,工作繁重,经常在送货时顺道将他捎去学校。有时货多路不顺,孩子就跟着爸妈在大街小巷送货,几家店下来,舞蹈课也耽搁了大半。

    老师仍记得家访时的场景,“逼仄的房屋内,货物占了不少地方,孩子在角落独自喊着拍子跳舞,很投入”。

    “我和他爸挣的是辛苦钱,省吃俭用供他上学,忙起来饭也不能准点吃,但不管咋说,耽误孩子的舞蹈课确实不应该。”听到老师夸赞自己娃跳舞肯下功夫,唐敏智的妈妈特别高兴,表示以后要尽力克服困难,支持孩子学舞蹈。

    不久后,在一次由团长治市委举办的青少年文化艺术嘉年华上,唐敏智与一群来自进城务工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小荷班”同学一起登台表演,精彩的演出获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在“小荷课堂”开办过程中,团长治市委副书记张登科发现,不少农村学校的课程表上虽然有音体美课程,但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总是被其他课占用。即便一些学校收到了外界捐赠的钢琴和体育器材,也因没人会用,大都闲置在校舍中。

    为了补齐这一短板,团长治市委招募、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与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结对子,定期深入结对学校给青少年上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并且规定志愿者团队每月至少赴结对学校授课4次,每次至少1.5个小时。

    去年7月,团长治市委联合中国(山西)高校传媒联盟招募有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组成3支志愿者团队,陪太行山里的163名小学生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充实的暑假。

    “小荷课堂”开办3年来,已经从最初的“城市计划”,拓展至“县城计划”“暑期计划”,共计开设了40个培训班,并多次前往支教点开展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受益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达1076名,累计减免学费75万余元。

去“四化”助创驱 科协学会开启“刮骨疗伤”式深改
“小荷”露出“尖尖角”
自我革新 让科协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
黑龙江:设万元奖邀百姓为改革出点子
北京5个区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
广东博罗:开展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试点
体验美国的开放式小区生活
广东仲恺:消防宣传教育进课堂有效推进
孔子学院两名90后志愿者情定卢旺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