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4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创业ing

参加大赛发现创业新方向

陈博群(芜湖飞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4月05日   12 版)

    我的创业梦想,从高中就开始了。

    高三暑假,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3份兼职工作,为创业做铺垫:车间工人,了解社会最基本的经济运行状态;西餐厅服务员,接触比较高端的人群,开拓视野;法院民事法庭的书记员助理,学法律知识。

    有心栽花花能开,一进入大学,我就开始筹备项目、组建队伍,同时和创业指导老师时常沟通。很快,学校开办了创意设计园,我的项目也成了第一批入驻的团队。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想法落实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真正在商场上搏杀时,自以为要比同龄人早熟一点的我依旧频繁露怯。

    那时,我有一笔资金,打算用此来启动电商生意。结果,偶然看到自认为比较熟悉的家装业有一个机会,我就想先投资试试。当时和对方老板谈得也十分愉快,但我万万没料到,对方企业在拿到投资不久,就突然破产了,所有资金血本无归。

    说实话,这算一次重创,但我又不甘心多年的夙愿就这样草草收场。后来我发现,“饿了么”已经在大城市风生水起,但自己城市的餐饮外卖业务还完全没被开发。于是,我又创建了名为“点小二”的餐饮O2O平台,还拿到了20万元风投。

    2014年3月,“点小二”正式上线,当时的月用户增长率能达到240%以上。仅仅一个月,网上订餐业务就已经覆盖了整个市区。只是天有不测风云,随着“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相继进入二三线城市,我的项目又夭折了——仅仅一个月时间,“点小二”就停止了运营。

    那时的我很苦闷:为什么很多人做生意都能赚钱,我想成功却这么艰难呢?迷茫的我没有一味徘徊,而是选择走出去,走访了杭州、上海、北京、宁波等十几家企业,学习他们的营销模式和经营模式,尝试用投资商的眼光去评判企业。看到他们的日常经营后,我突然感到自己是井底之蛙,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找到失败原因的同时,我也重新有了奋斗的方向。

    回到学校,我利用校学生干部的身份下基层锻炼,和地方群团组织的青年企业家协会做了很多交流。每次和企业家谈话,都能让我避免很多幼稚的失误,他们的鼓励也让我在最无所适从的时候熬了过来。

    重新找回了斗志,总还要有实际的行动。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学校的创业辅导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放缓创业实践的脚步,通过参加各种创业比赛、活动来了解现在的互联网市场环境,给自己带来学习新概念和开拓新视野的机会”。后来,我就参加了包括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内的13个比赛。

    可能有人觉得,大学生参加创业比赛,只提交一些商业计划书或者PPT,完全是纸上谈兵。我并不认同。因为对于早期的学生创业者来说,经验确实不够,试错机会也基本没有。在大赛上通过路演的方式,可以模拟出自己今后会遇到的问题,增长很多知识,富有经验的评委更能给予我们很多帮助。更关键的是,对于我们这些中西部省份的年轻人来说,参加全国性大赛绝对是开拓视野、甚至发现创业新方向的好机会。

    通过几次创业大赛我结识到了深圳、北京的创业者,他们的观点十分前卫,对我这种身在相对闭塞的三线城市的学生来说,能带来不少新奇的想法。几次大赛过后,我也成形了新的无人机应用的创业项目,还入驻了我们市的高新园区。

    现在,我开始联合投资基金打造众创空间,为无人机创业项目做出新的玩法。具体来说,就是把整个产业拆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招募一组专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每一组团队既是独立的公司,又有统一的奋斗目标。这样,就解决了大学生创业没有好项目,现成的好项目又缺少专业人才去做的痛点。

    原本我想要尽快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人,现在的我却有了读研的想法。因为在这两年的坎坷中,我意识到创业也必须不断学习,二者不但不矛盾,反而是互相促进的。

    (实习生 程盟超采写)

丁红兵:把合肥造的镜头卖到日本去
参加大赛发现创业新方向
星魔法餐厅:吃饭还能学魔术
移动化转型带来中国企业服务市场机遇
长三角路演中心在上海成立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