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厅大快朵颐前,掏出手机“咔嚓”两张,是许多年轻食客的习惯性动作。在“晒食族”大行其道的今天,许多博主凭借精湛的厨艺和专业的摄像技术在社交媒体上大红大紫,关于如何把食物拍得更诱人,他们的经验最有说服力。
-----------------------------------------------------------------
成为社交媒体上的“顶级厨神”
澳大利亚数据处理师亚伦·坦(Aaron Tan)自称居家大厨,而妻子是他唯一的食客。凭借在食物摄影大赛上获得的奖项,亚伦在墨西哥免费玩了6天,还去了50家拉美最棒的餐厅。
新加坡自由摄影师和食物设计师谭春容从大学退学,专心追求美食与摄影。他花了一万新元(约合人民币4.5万元)把自宅改造成工作室,购入顶级设备,接受正规培训,并通过博客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喜欢制作有丰富色彩的食物。”他说,“当刀划过涂有荷兰汁的荷包蛋时,蛋黄像喷泉一样涌出,就像流动的黄金。”
28岁的美国机械工程师伦纳德·杨(Lennard Yeong)两年前在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上建立的账号,已吸引了3.5万名粉丝。过去在航运公司工作时,伦纳德只有周末有空闲在餐厅兼职。为了参加电视节目《亚洲厨神》,他辞去了全职工作。“美食永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他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社交媒体上不断涌现的个性厨师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他们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关注烹饪教程,在Instagram上展示充满美感的食物照片,并且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成为社交媒体的“顶级厨神”。
逢吃便拍,并非标准“晒食族”的做派
这个从小就梦想成为糕点师的旧金山女孩阿兰娜(Alanna Taylor-Tobin)辞去了餐饮业全职工作,专心致志地在网上“晒”自己的作品和食谱,顺便教人如何拍摄美食照片。在自己的博客“The Bojon Gourmet”上,阿兰娜写道,旧木头酷酷的纹理可以将食物衬托得脱颖而出,而经白色亚麻窗帘过滤的柔和光线能让鸡尾酒显得格外精致。对着每一道成品菜肴,她可以花一两个小时拍摄数百张照片,甚至为此聘请了个人助理。事实证明,投入足够的时间和金钱绝对有意义。
德国摄影师迈克尔·穆勒(Michael Moeller)不久前辞去大众汽车公司质量管理经理的职位,给想开美食博客的妻子当专职摄影师。他买了柔光箱、闪光灯扩散板和满屋子的烹饪书,还从众多食品摄影师那里汲取灵感。穆勒的作品逐渐得到了公众的认可,都柏林最时髦的餐厅也开始邀请他去拍摄咖啡或甜点。如果某张照片被大量浏览,他可以得到350美元(约合人民币2239元)酬金。
在餐厅大快朵颐前掏出手机随便“咔嚓”几张,一点都不专业,逢吃便拍可不是标准“晒食族”的做派,如何拍出最令人馋涎欲滴的美食照片,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功课。
“你需要一台好相机,入门级单反。尽量不要用闪光灯,随身携带三脚架,找最好的角度,尝试低角度拍摄。”美食摄影师斯图尔特·奥文登(Stuart Ovenden)向英国广播公司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不要让食物等太久,沙拉叶会蔫,肉类也很容易变干,刷油又容易显得油腻。”
相比之下,美食博主大卫·莱博维茨(David Lebovitz)给新手的入门级美食拍摄指南更接地气,更容易上手——
要对美食饱含热情,无比着迷。制作食物不单单是为了拍照,如果不享受设计、制作、品尝自己做的东西,那么造型和拍摄的乐趣就会减弱几分。
要重视构图,观者的焦点应该集中到食物本身。优秀的构图可以使一件作品在极为简单、无聊的主题中脱颖而出,给人深刻印象,而糟糕的构图可以完全毁掉一张照片,无论它的主题多么有趣。
要善用三分法。把画面拆分成3份,想象画面是个九宫格,将3个物体放在其中以维持画面平衡。重点是确保照片的主体只占画面的75%,而且不能呆板地落在最中间。
背景决定照片的出色程度。餐具颜色较深时可以选择明亮的背景,使用亮色餐具时则运用阴影。以艺术的眼光选择色彩,活用空白或物体之间的空间,有时能造就一张出色的照片。
正确选择道具。酱汁或蛋糕渣有时能起画龙点睛的奇效,但切记它们是配角,不应成为焦点。选择道具的真谛在于雅致和简单,因为食物才是明星。
角度很重要。披萨和派适合从正上方垂直向下拍摄,而三明治、汉堡包、蛋糕等有层次的食材则需要从侧面对准。多尝试几个拍摄角度总是好的。
最后,再来看看美国美食博客“Cookie and Kate”给出的一些实用小贴士:在自然光线下寻找最好的光源,别用内置闪光灯;乱七八糟的背景有损照片,让观者找不到食物;选择一款好用的修图软件来重新设置白平衡和锐度,能让色彩变得更鲜活。
本报特约撰稿 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