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志愿服务之“咬文嚼字”

张群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4月13日   07 版)

    从2000年开始,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我们在基层组织和参与集中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细细品味着“志愿”二字的丰富含义。

    志愿不仅是支援。“我想当志愿者,我想帮助别人。”“我想给贫困的家庭捐款……”我们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经常会接到类似的咨询。有一部分人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扶贫济困方面,认为志愿服务仅仅就是出钱救助,其实不然。

    志愿服务的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团寿光市委、寿光市志愿者协会组织号召全市各行业、各阶层的志愿者,在助残助学、扶贫扶弱、文化宣传、应急救援、邻里守望、环境保护、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多个领域开展志愿服务,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随时想起的口号。

    志愿不能变志“怨”。志愿服务,对志愿者本身而言,要求是以自愿原则,只有自身主动地想去奉献、去付出,才能真正践行志愿服务的真谛。并非出自真心的志愿服务行为,不仅违背志愿精神,也达不到帮助他人的目的。

    少数人参与志愿服务是想图个名,甚至是惦记着志愿者补贴等,服务时摆摆样子,拍几张照片,甚至不尊重被帮扶者。这样不但达不到帮助别人的目的,更是为志愿者的形象抹黑。

    志愿更需要“智”援。前段时间我们了解到,在帮扶困难家庭时,一支自发组织的公益团队径直给了困难家庭一沓钞票,紧接着拍个大合影,就算完成了帮扶。公益之心我们可以理解,但这种方式在扶贫扶困中是大忌。单纯物质和金钱的帮助并非都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也不是长久之计。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匮乏,但他们同样需要志愿者的关爱。要分析他们的需求根源,找到真正能帮他们走出困境的方法和模式,才能做到精准扶贫,帮人帮到底。

    2013年以来,我们组织开展实名志愿者一对一帮扶,向社会募集志愿者与贫困家庭开展长期结对,强调精神帮扶,关注弱势群体的精神需求,多陪伴、多开导,多指导,真正由“助”到“扶”。近3年来,实名志愿者已结对帮扶困难家庭10余户,这些家庭的孩子们也在引导关怀下变得开朗活泼了起来。

    志愿贵在志“远”。志愿者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公益永远在路上”。组织一次志愿活动、参与一次志愿服务并不难,关键是把志愿服务项目做成品牌、长期坚持,尽可能覆盖更多的人。“梦想之翼”爱心支教、实名志愿者公益项目已开展3年,“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已坚持开展4年,“绿色天使”礼仪小姐志愿服务也已伴随蔬菜博览会连续开展十余年。这些志愿服务项目一年一年地坚持组织开展,不仅帮助了越来越多的受益者,更重要的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参与者,公益品牌效应日益突显。连续3年参与爱心支教,每年冬天为支教学校的孩子募集过冬衣物的潍坊市优秀志愿者魏云飞,创办天平帮扶基金的中国好人志愿者朱天平,热心参与“旧衣新送”活动的寿光好人志愿者黄秀志,更是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他们用自己坚持不懈的行动,感染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做公益、做志愿永远没有终点。2015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实施了重大公益项目5个,组织各类活动170多个,发掘和培养骨干志愿者500余名,受益人群达到5万余人。在优秀志愿者的带动下,我们所在地的公益项目越来越丰富,受益群体越来越多,参加志愿服务、参与公益活动,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系山东省寿光团市委志工部干部)

上海奉贤:最难治理社区如何“自治”
志愿服务之“咬文嚼字”
青少年有需求,速来!
首届内蒙古青年环保公益创业大赛落幕
天津草根青年的创业类型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