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4月1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新晋“网红”霍金:

智慧才是性感的新潮流

沈杰群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4月15日   10 版)

    这两天,微博又蹦出一个新晋实力“网红”。不过人家本来就很红。

    4月12日上午10点12分,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空降新浪微博,发布第一句问候:“我的中国朋友们,你们好吗?好久不见了!”他回忆了1985年和2006年两次难忘的中国之旅,表示希望通过微博和大家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最后以一个酷炫的落款“S.H.”霸气收尾。而在隔天早晨的第二条微博,他则兴致勃勃聊起研发“纳米飞行器”的“突破摄星”计划。

    霍金自然得靠他人“代织围脖”,其账号由他的团队和社交媒体公司Stradella Road共同管理维护。但是,只要带落款“S.H.”的内容均来自霍金本人,所以中国网友“受宠若惊”地接收到霍金本尊的讯息。

    意料之中,他的中国朋友们瞬间“燃”了。短短两天,霍金的微博已有逾300万粉丝蜂拥而至,首条微博转发量高达36万次,评论近39万条。“您拉高了全体微博用户的平均智商”“我仿佛触摸到了宇宙”“我要专门建一个‘天才’分组”“离小时候的偶像这么近好激动”……粉丝们毫不吝啬地发出赞美、崇拜之言,哪怕只能“单方面”联系大神。

    强势占领舆论热点,这对霍金老爷爷来说可不是头一次。可以说,他每次公开亮相都能掀起国内网友热捧,比如在电视节目里的高情商回答、热爱旅行、给动画片配音、出镜美剧《生活大爆炸》等。我们为什么爱霍金?首要原因,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标志,兼具研究高度、传奇经历和个人魅力,完美联结起科学研究和公众形象。

    而国内这种对“科学家网红”的狂热,也是与近年来公众对科学的显著关注息息相关的,科学传播显得日益“青春化”。年轻一代群体将专业的科技知识渐渐引入社交媒介,让原本严肃“高冷”的科学拥抱接地气、有人情味的流行文化。日常琐碎生活藏匿着更深邃的智慧,任何习以为常的生存经验都有被解释和改善的必要。

    国内兴起了“科学松鼠会”、果壳网等聚焦科技的社交平台,出现了一拨儿形式新颖的电视节目。其中科学类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颇受关注,它的节目口号是“让科学流行起来”。我自己做过一项统计,在观众心中,“独特智慧”是他们最欣赏的《最强大脑》品牌特点,比例高达60%。纵观微博用户评论,观众普遍都以“惊异”和“崇拜”的态度来赞赏节目蕴含的较高智慧含金量。

    《最强大脑》节目组对目标受众的分析数据显示,年轻化是受众群的整体特点。19~35岁年龄段为主要收视人群;男性群体高于女性群体;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学生群体在受众中比重偏大。我觉得当下年轻群体的性格特质在于挑战自我欲望,追寻独特事物和偏好刺激竞争,因此他们对科学态度尤为热情,并视之为巨大魅力。或许正如英剧《神探夏洛克》的经典台词所说:“Brainy is the new sexy”,智慧才是性感的新潮流、新定义方式。年轻人更愿意公开表达思想的轨迹与痕迹。

    我周围一些对科学葆有梦想的年轻人,有的最后参与到科研工作,有的基于兴趣或专业尝试科学写作。无论怎样,这都是一个极富诚意的开始。

    2014年年末,克里斯托佛·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上映,这部科幻电影得到霍金的高度肯定,同时让中国观众狠狠地头脑风暴了一把。我在上海一家影院看了夜场,散场时天落沛雨,然而走出影院的观众全然沉浸在虫洞、星系、五维空间等宇宙奥妙的热烈谈论中。《星际穿越》放映那段时间,科学倒成了市井间最迷人、火爆的时尚。

    当科学渐成流行时尚,霍金化身“网红”男神,感觉这个时代像是偷笑着换了一双酷酷的跑鞋,又直起身,卖力向前冲去。

说翻就翻的背后,是无处不在的焦虑
行走在世界上最干燥的ATACAMA沙漠
智慧才是性感的新潮流
为外婆设计一套餐具
猫咪警察
生日惊喜
临时产房
保姆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