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节,随着中央电视台网络春节联欢晚会的播出,一所阡陌学堂、一位支教老师的故事感动了亿万的观众。阡陌学堂的创始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赵芸逸也走进众人的视野。
1991年,赵芸逸出生于秦岭深处的一个蜂农家庭。200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东北一所大学。当一家人正沉浸在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时,身体羸弱的母亲却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生命垂危。
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赵芸逸没有理会亲人的劝阻,毅然烧掉了大学通知书,选择了辍学打工。但打工的同时,赵芸逸并没有放下学习,一年后,再次参加高考的他,又一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
为了给母亲治病,他来到郑州卖起了蜂蜜。那个时候,赵芸逸白天推着一辆锈迹斑斑的三轮车穿梭在郑州街头。晚上累了,宽阔的街道便是他的睡床,随身带的几张报纸就成了他的棉被。2011年,赵芸逸卖蜂蜜为母亲治病的事迹被媒体报道。此后,“蜂蜜男孩”便成了赵芸逸的代名词。
2010年,赵芸逸通过“绿色通道”顺利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就读。2010~2014年,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同时连续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本科期间申请获华中农业大学单项奖学金及勤工助学岗位津贴。在完善的“奖贷助补勤”体系帮扶下,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读本科的4年间,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赵芸逸选择了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个山村。一年又一年的秋季,赵芸逸行走在洒满阳光却又充斥着尘土的阡陌上,用纸和笔记录着他所看到的一切。4年来,他写下了26万字的手稿,或为农村老人,或为留守儿童,或为他所关心的一切。
见到太多的老年人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或者村边的石头上,抽着卷烟,一根又一根。赵芸逸被触动了,他想为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而做出尝试。
2012年夏天,他把做生意挣得的两万余元献给了河南省淅川县寺湾镇赵河村,建立起了赵河村老年儿童活动室。建设中人员不足,赵芸逸就变成了泥瓦匠,一砖一瓦,累叠成墙;没有余钱买运动设备,赵芸逸又变身焊工师傅,用钢筋、水泥、青砖浇筑成篮球架、兵乓球台以及棋牌桌。随后的两年,在赵河村老年儿童活动室的基础上,赵芸逸又募集图书近两万册,建立了赵河村农村书屋。2013年冬,赵芸逸组织了17位同学,在武汉开展为秦岭山区的孩子们募集衣物的活动,募集衣物、图书、文具共计两卡车。
赵芸逸组织建立赵河村老年儿童活动室的团队获得“湖北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的称号,其关于农村精神养老的SRF项目报告书也得到了南阳市市委的认可。
2013年,保送至本校研究生之后,赵芸逸加入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土家族山村中支教一年。在恩施的大山深处,在摩峰小学的木楼中,赵芸逸开始了一年的坚守。
在赵芸逸和队友的努力下,这里的土家族孩子喝上了纯净水、接触了电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在这里,他走访每一个家庭,用自己微薄的补助来资助每一个需要的孩子;在这里,他为每一个孩子擦去泪水,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在这里,他开办阡陌学堂,为山区的孩子打开一扇看到外面世界的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在这条路上,赵芸逸并不孤独。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以“学术交流、时政探讨、志愿公益、创业扶贫”为方向,赵芸逸成立“阡陌上行”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墨尔本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政府公务人员、医院医务人员等。赵芸逸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并当选第十三届湖北省共青团代表大会代表。
男儿铁肩担人生。虽然消瘦,赵芸逸却像一个老农,担着自己的庄稼,迈着坚定的步子,改变着自己、他人、一个山村、一群孩子、一群老人。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