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关于欧盟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日益成为欧洲各界和舆论关注的热点。一些欧洲相关产业组织以中国“产能过剩”和“存在倾销风险”为由,极力反对欧盟履行国际条约义务;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呼吁,欧盟不要让所谓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影响中欧务实合作的大局。
问题的实质:欧盟是否准备履行国际条约义务
“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曾签署附加条款,其中包括将中国暂时列为“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内容。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倾销幅度的确定可以不以中国商品的实际成本数据为依据,而选择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或进口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即“替代国”做法。第15条还明确规定,该条款在反倾销方面的适用期是15年。也就是说,自2016年12月11日起,该条款将自动失效,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应以中国国内价格为依据。
欧盟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签署了《中国入世议定书》,并按照议定书有关条款制定了相应的法律,由此引出了所谓欧盟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敦促贸易伙伴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目前,在世界贸易组织162个成员中,已有超过80个成员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从2002年至2012年间,中方曾多次敦促欧盟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但欧盟却提出了完全市场地位国家应达到的5条标准,以中国不满足欧盟标准为由,一直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随着第15条相关条款失效期限的临近,这一问题日益成为欧洲各界热议和争论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欧洲产业界和舆论界人士,将欧盟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之规定与完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混为一谈,将本该属于法律和技术范畴的问题政治化和复杂化。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意大利电信集团副总裁路易吉·甘巴尔代拉指出,当前欧洲舆论关于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争论,偏离了问题的核心,中国是否已经成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与欧盟是否遵守世贸组织协议,根本就是两回事。来自英国的欧洲议会议员艾玛·麦克拉金也在4月21日举行的欧洲钢铁行业协会年会上表示,欧盟需要依法履行世贸组织协议规定的义务,这是一个法律和技术问题,不应成为一个政治问题。而根据欧盟媒体的报道,欧委会自身的法律团队早在去年就已表示,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欧盟应在2016年底前通过修改法律履行条约义务。
贸易保护主义无助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随着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讨论日渐升温,受影响较大的欧洲钢铁行业充当了抵制欧盟履行世贸组织协议的“急先锋”和“主力军”。今年2月,来自欧洲多个国家的近5000名钢铁工人聚集在欧盟总部门前,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希望通过阻止欧盟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方式,“保护”欧洲钢铁产业和工人就业。在近期召开的经合组织关于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和结构调整问题高级别研讨会以及欧洲钢铁行业协会年会上,所谓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和对外倾销风险,屡屡成为一些国家政府和钢铁产业反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理由。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与商务部长普里茨克在经合组织专门会议后发表的共同声明中扬言,除非中方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削减钢铁等行业过剩产能,包括美国在内的受影响国家政府将不得不采取贸易措施,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和工人的利益。欧委会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也对中国出口廉价钢铁产品表达了不满。据统计,目前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案件,占欧委会贸易调查案件总数的80%,其中针对钢铁产品的双反调查占很大比例。
欧洲议会议员、法国国际问题专家肖布拉德分析认为,欧洲国家目前的不满情绪,主要集中在中国在钢铁等领域的产能过剩及其造成的低价倾销风险。很多欧盟成员国继而担忧,如果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随着欧盟反倾销措施的解除,欧洲相关产业和就业还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这也是近期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加紧向欧委会发出呼吁,强化欧盟自身在钢铁等行业的反倾销措施,同时向中国提出尽快减少过剩产能的主要动机之一。
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支持各方合作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他表示,如果我们不能达成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任何一方都将成为失败者。德国钢铁业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马丁·图林格表示,目前全球钢铁业在产能过剩、利润和贸易冲突方面,正面临50年来的最大挑战。这一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合作应对,无论是欧洲还是其他各方都不希望与中国发生贸易战。
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米盖尔·奥特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中国转移过剩产能的担忧,的确引起了欧盟保护主义的抬头,但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非解决问题的出路。欧洲相关产业必须从自身做起,学会与来自中国的质优价廉的产品竞争。
实际上,作为钢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中国正投入巨大的努力、付出巨大的代价,化解自身钢铁过剩产能。“十二五”期间已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今后5年将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中国在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与有关国家一道积极扩大钢铁消费需求。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有关国家的钢铁需求,通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合作才是中欧之间的关键词
自1975年建交以来,中欧已携手走过40年。40年来,中欧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欧和中欧盟领导人达成的建设四大伙伴关系等重大共识基础上,中欧务实合作保持向前推进的良好势头。当前,中欧正全面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共同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欧洲发展战略对接、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同容克投资计划对接以及中国与中东欧“16+1”合作同中欧整体合作对接,并不断开辟新合作领域。
经贸合作已成为中欧关系的基石。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每天的贸易额超过10亿欧元。随着双方贸易关系的不断深化,贸易磨擦也不断增加。从一定意义上说,欧洲围绕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激烈争论正是中欧贸易依存度和竞争性同步增加的集中体现。
根据欧盟提出的时间表,经过长达10周的民意咨询后,欧委会相关部门将于6月底前提交影响评估报告,欧委会计划于7月中旬就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提出修改欧盟法律的动议,随后将依次交由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审议批准。欧洲议会议员、法国国际问题专家肖布拉德指出,欧盟各国在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除了意大利等少数国家明确持反对立场外,更多的国家目前仍在谨慎观望,等待欧委会的公众咨询结果和评估报告。但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各国都需要在经济利益以及对华整体经贸关系之间作出全面的评估和选择。
欧洲学院欧中研究中心主任门镜教授分析认为,以自由贸易为主的北欧国家与法国、意大利等制造业和化工仍然占很大比重的国家,存在理念和利益上的分歧,这直接给理事会决议带来重重困难;加上欧洲议会已成为与欧盟理事会比肩的决策部门,会使这个决策的审核过程异常艰难。其直接后果是,欧洲很可能在2016年底到来之前无法达成令各方满意的协议。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警告称,欧盟拒绝或不能如期按照世贸组织协议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会发出一个错误的政治信号,给空前紧密的中欧关系带来不确定性,给正在稳步推进的中欧务实合作造成阻碍。路易吉强调,赢得争端的最好方式是避免争端。欧洲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待这一问题,通过加强与中国对话实现双赢,而不是挑起新的贸易“冲突”。在当前形势下,中欧之间的关键词是“合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3月10日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切实履行成员国义务。同时,作为成员国,中国理应享受世贸组织赋予的各项权利。中方希望欧盟作为世贸组织重要成员、国际法治和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支持力量,能够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切实履行对中国入世的有关承诺,不要继续对中国采取不公平、不公正的做法。
本报布鲁塞尔、巴黎4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