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灭燃烧了57年的“高炉”炉火,杭州市民将迎来“杭钢新城”的优雅转身。这些曾经象征着这座城市经济实力的烟囱、厂房,将变身为人文公园,讲述产业发展的历史变迁。
杭州拱墅区住建局局长王益坚说,未来的杭钢新城区域不仅是产城融合的示范区、技术创新型街区,还将是一个生态示范区。
按照拱墅区的规划,占地3.07平方公里的“杭钢新城”,将会被打造成产城一体的国际自主创新示范生态园区、产城融合的先行示范区,并形成跨境电子商务、智慧产业、教育科研的产业组团,成为独具优势的产城融合2.0版智慧新城,一个杭州休闲旅游的新地标景点。
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拱墅区,曾是杭州的老工业区。被称为杭州工业摇篮的拱墅,几乎集中了杭州所有的重化工业:钢铁厂、炼油厂、电厂、造纸厂、化工厂、制药厂、纺织厂、重机厂。鼎盛时期,拱墅区的工业产值占到杭州主城区的60%,废水、废气排放量则占杭州市区的七成以上,全区61条河道,水质全部在五类水体标准以下。
但在今天,拱墅区全面消除了黑臭河道。走在拱墅区的105公里河道旁,绿树繁花、岸绿水清。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原来的农灌河、排污河、运输河变成了生态河、人文河、景观河。昔日的“龙须沟”胜利河变身成了国家级特色美食街。原占地11.5公顷的半山公园拓展建成为1000多公顷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桥西直街、小河直街、大兜路等变成了历史文化街区和运河遗产点,还修复了1000余幢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运河古居,运河边曾经的“棚户区”成为了展示“老杭州”市井生活的人文画卷。
在这之前,拱墅区累计搬迁了包括杭钢、中石化杭州炼油厂等在内的工业企业500多家。今年年初,拱墅区宣布:全区实现“燃煤归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归零”。而面对企业关停转迁腾出后的空间优势,拱墅区“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全面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把原来的运河产业带打造成运河立体商圈,推动全区从工业仓储区向商业商贸商住区转变。
围绕杭州“一基地四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区建设发展定位,引进优质业态、团队,大力培育金融、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和文创经济;街头经济、街区经济向楼宇经济和综合体经济;种养经济向物业经济和产业经济转型。
在产业转型发展的同时,拱墅区还全面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和社会成员转型,实现从城郊接合区向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转变,从农民和产业工人向市民和三产从业人员转变。
老城区“转战”新经济,运河两岸也实现了由老工业区向文创新城的华丽转身。现代服务业、现代传媒业、金融信息产业、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商贸旅游、总部经济等“智慧经济”“绿色经济”成为拱墅区经济的新业态。
数据显示,2015年,拱墅区的第三产业比重提升到75.99%,比2010年的58.39%,提高了1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增速位居杭州全市第一。其中主打金融产业链的“运河财富小镇”,预计到2017年可实现年产值达50亿元、税收8亿元。
“迈向现代都市,在拱墅可以眺望近代以来的工业遗址,品味醇厚的市井生活,消磨流淌的休闲光阴。”拱墅区区委书记许明说,“十二五”期间,拱墅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今年将投资500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10个以上的产业园区,力争成为全省电子商务服务业重要集聚区,在拱墅出现全市领先、在全省有影响力的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