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4月2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哲学随笔

秋山身体力行的精神是什么

杜维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4月25日   02 版)

    偶然读到日本匠人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三十条法则》(中信出版社,“活字文化”策划,2015年10月),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类似课题,却触及我多年来关怀的许多问题。

    将技术内化到自身

    第一是关于“人”,何为人、学做人的问题;第二是“匠”,就是技术,而且是高超的技术;最后是“精神”,由秋山身体力行所体现的精神,是如何将技术内化到自身,进而展现为德性——他以培养德性来创造在技艺上有特殊贡献的匠人,即技术上的超人。他要求初学的小孩子要在一分钟内讲述自己的家庭、现在、未来;另外,不准用电脑、手机;还有,注重打电话沟通的能力,注重珠算的能力,甚至要自己清扫厕所,吃饭也要快……他所考虑的东西正是三个层次融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贯彻,其中的“三十条法则”基本上是一个自传,以自传所体现出来的做人的道理,作为真正杰出的工匠必须具备的条件。

    怎么样把长者的智慧一代一代传播下去

    对传统的忧虑,在秋山的理念中也有所涉及。首先,是关于倾听的能力。他非常重视如何听人家的话,如何真正听进去,如何去了解人家要说什么。其次,是面对面沟通的能力。现在虽然有了各种新技术,但不管在哪一个行业,都存在如何面对长者智慧的问题,怎么样把长者的智慧一代一代传播下去?我们都了解信息的重要,现在知识在爆炸,智慧的积累却找不出一条路来。秋山提出的是一种特殊的、专门的解决方式,即通过面对面沟通和培养智慧,而不仅仅是增长知识。

    每个人都有充分发挥某些特长的机遇和可能

    秋山将所有对学生的要求都充分地在言行中一点一滴展现出来,这是一种身体的传播,而身体又与心灵、灵觉、神明连在一起。秋山提出的天命观念在更深层,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性”,是“天命之谓性”,是来自于上天,我们要找到自己的那一份。每个人都有充分发挥某些特长的机遇和可能,但找到天命这个过程只在极少数人身上得到真正体现,即任何一个人,无论你的出身、智慧、能力、大的场域如何,只要能凸显出来,就是“仁”——良知、理性、同情,人人皆可有之,但有些人能做得淋漓尽致,有些人则刚刚开始。秋山说要用百分之一百零一的努力来做,要超出自己的尽己之心。只要有这个志向,就能找到自己的天命。

    自愿按照秋山学徒制生活的人绝对是少数,但真正能过关的这些人会成为文化和职业的精英,其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身体实践得到教诲,是身教而不是言教。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先圣先贤积累的智慧、习俗,在家庭和社会各层面仍有其潜力,如果开发出来,感染力将会很大。

    “人”和“物”的关系不仅是了解、认识而已

    秋山的理念和实践给我们很多启示,首先是修身,即修养自己,建立自己的品格,包括身体、心智、灵觉、神明。 其次,是社会方面,秋山讲得非常确切,这也是儒家传统的基本精神,即这个社会必须从家庭开始,推广仁爱之心必须从最亲近的人开始。

    读完这本书以后,让我进一步思考的,是“人”和“物”的关系。秋山学堂里的每一个人对工具都很爱惜,工具作用的对象就是木头,这就是“木之道”。每个人与木头接触,抚摸、打磨木头,这种人和物的关系就是非常重要的“体知”的问题,不仅是了解、认识而已。“体”有体验、体会、体证、体觉等含义。今天再高的科技、再好的方式,都没有办法复制中世纪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所造的小提琴。有一种解释是,每一棵树、每一块木头都有自己的生命、条纹和肌理,伟大的匠人尊重它,了解它,发掘它,对一块木头的各方面都做了最细致的理解,这样制作出来的小提琴,它展现出来的声音一定是独特的。

    “立志”与“勤学”

    王阳明认为人有四个重要的阶段和素质:第一,就是“立志”,志向要高。匠工、律师、医生只是你的职业,要做第一流的人,必须要有品格,其中一个是“质”(纯净度),一个是“量”(影响力)。很多人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他在创造他自己的质,创造自己金子的成色而不是金子的分量。

    和立志直接联系起来的是“勤学”。这个“学”的过程,实际上有一个“觉”的观念在里面,不仅是掌握外在的资源而已。再一个是“改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笔记里不断检讨自己碰到的问题,并且希望他的家庭一起参加。最后一个更难,就是“责善”,不仅是老师改正学生的错误,学生也有可能跟老师有争论。

    传统本身要有一种创造性转化

    秋山有一个基本设想“守破离”,“守”就是通过坚守传统来完成第一步,这个传统当然是德川以来日本的传统;守成到了相当的程度必须能够“破”,传统本身要有一种创造性转化;最难得的是佛教的精神、菩萨的精神,就是“离”。秋山要求最能带来创业和发展的弟子离开,去另外发展自己的事业。他从宏观视野上忧虑的是日本的企业和技术,希望能重振;但更深层面是对现代性的忧虑,对现代人所碰到的问题的忧虑。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要有勇气恢复传统的非常深刻的价值,进而“化”现代——转化现代各种各样的物欲横流的势力。

杜维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4月25日 02 版

用中国道路探索的成果统一思想和行动
让群众路线“触手可及”
与左权将军作一次心灵对话
秋山身体力行的精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