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1日举办的“互联网+校园”高峰论坛中,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长董时指出,“互联网+”时代,校园至少面临“三个打破”。
第一,互联网打破了过去按专业学习的界限。通过互联网教育内容的选择,学生们可以自行组合一个或几个专业开展学习。第二是打破了传统的校园生活方式。过去因为院墙的存在,校区被分隔开来,师生们很多互动的想法不得不放弃。通过互联网,却可以在虚拟社区完成聚集。第三,是打破了校园跟社会之间的围墙。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角度看,虽然每个校园媒体都是各自运营的,但在PC和移动端的整合平台上,相关的信息又已经汇合、交互了。
董时表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成立8年来,为培养优秀大学生记者,举办了上千场公益活动。“大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重大赛事和活动中,每次都为大学生记者争取上百个正式注册记者的名额,与职业记者享有同等的采访权。前提是,会对学生记者进行专业的新闻采编培训和辅导。我们一次次带学生记者走进央企、跨国公司的基地和生产线,也带他们走进最贫困的偏远乡村、走进5.12震后的四川,让他们开阔视野,也了解中国社会,了解学校教育体系以外的东西。
“但有一个问题——人和人之间的接触毕竟是有限的。”董时将传统的校园比作客厅,尽管舒适,但格局小,只能容下少数人。但当客厅的墙壁被打通,变成剧院、体育场,原本只能在客厅里存在的内容,就可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形成共振。“如今校园与社会内容的互动,已经开始通过高技术平台聚合交互。‘互联网+’为校园媒体提供的,就是那个穿透墙壁的利器。”
“‘互联网+校园’可以实现‘线下社团化,线上社区化’,能够使校园媒体的所有努力来自校园、服务校园、走出校园。”董时说。
实习生 毕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