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2岁的德国女孩安娜参加了一场中国的创业大赛。她和两个德国老乡组成一个团队,报名参加了由江苏省太仓市举办的首届“郑和杯”青年精英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了高校学生组二等奖。
安娜的竞争对手来自国内27个省市、84所大学、16所高职院校,还有来自德国、加拿大、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最后有54件参赛作品脱颖而出。
作为音乐发烧友,安娜的创业项目是个性化定制唱片。他们在德国调研时发现,个性化定制唱片市场几乎是空白。与此同时,很多音乐人发行的黑胶唱片,获得众多发烧友热捧。于是,他们计划用乙烯材质制成“非常耐磨并且可一代代传下去”的黑胶唱片,在中国生产,然后销售到欧洲。
不过,他们也考虑到创业风险,一方面是找不到市场,另一方面是无法如期在中国进行生产。比如,如果在中国创业,涉及的生产许可、运营招工等问题该如何解决。“但是太仓有200多家德国企业,这很吸引我们,不仅可以有与同胞交流学习的机会,相信当地政府也能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最初,他们是从同济大学的德国教师那里获知了创业大赛的消息。对于参加中国的创业大赛,安娜和小伙伴们既好奇,又期待。
出乎安娜意料的是,原本以为是小规模的创业比赛,“没想到有那么多创业团队参加,有很多新奇的想法,除了参加比赛,还能与其他团队交流。”
为了参加比赛,今年32岁的阿里克斯专门从家乡柏林“飞”过来。半年前,他在广州出差时就听德国商会的人介绍过这个创业比赛。参赛前,阿里克斯上网搜了资料后大吃一惊。太仓这个之前他从未听说过的小城市,竟然有众多优秀的德企落户。比赛前夕,他在太仓街头的酒吧听到很多人在说德语,“在这里德语好像是‘第二语言’”。
在阿里克斯看来,相比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太仓绿色、安静,没有大城市的拥挤,生活氛围好,“而且现在中国发展很快,创业机会也很多,许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创业。”
阿里克斯的创业项目是热处理技术,经过这个技术处理的普通木材,使用年限能延长10~15年,目前该项目已获得专利。在此次“郑和杯”青年精英创新创业大赛上,阿里克斯的创业项目获得了青年创客组二等奖,他开始规划将项目在太仓落地,“太仓港货物吞吐量很大,木材进出口非常方便。”
德国人庞哲现在可以“骑着电动车”就来太仓参加比赛。一周前,他带着一家4口,跨越大半个地球将家从德国搬到太仓。此前,他与中国打交道15年,先后去过国内很多城市。这次他的创业项目是帮在华德企提供人才培训,为不同层次的员工提供不同的服务,提升工作效率。
庞哲的公司原来在上海,由于创业成本很高,他最终选择了离上海只有40公里的太仓。他注意到,在德国柏林等国际大都市有很多创新型小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就迁到小城市发展,“小城市空间更大”。为此,他很看好太仓这样的小城市的发展前景。
目前,他已被引进入驻太仓德国中心,这个由德国巴伐利亚州立银行投资1200万美元建设的太仓德国中心,是全球第八个德国中心,也是国内继上海、北京之后的第三个。
德国中心是专为德企尤其是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探路而建立的调查研究招商中心,提供从市场咨询、律师服务、秘书翻译、谈判展览到办公用房、金融服务、德国贸易等各项服务。眼下,包括安娜在内的德国青年都可以入驻太仓德国中心创业。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出国投资摸不着门路等问题,德国中心都有很丰富的经验。”太仓市委书记王剑锋认为,德国中心对于太仓的意义远不止实际的经济效益。
据王剑锋介绍,这次创业大赛的海外参赛项目大都来自德国,主要就是因为太仓是“中国德企之乡”。自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户以来,太仓与德国在经贸、科技、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集聚了230多家德国企业。这些德国企业用地面积都不是很大,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特色明显,在生产领域、市场、技术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太仓的定位是要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人文合作交流中心。
在王剑锋看来,此次大赛进一步促进了中德两国青年在创新创业思维上的交流碰撞,对“中国智造2025”与“工业4.0”实践对接有着实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