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想打通农业革新“任督二脉”的菜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5月24日   12 版)

    刘传军

    刘传军从不介意别人说自己“土”,反倒引以为傲。他说,就是希望双脚能狠狠地踩到泥土里,觉得那样“最踏实”。

    他原本可以操心天上的事情。在中科院攻读空间物理学硕士时,他研究宇宙苍穹,关心火星和月球。

    但后来,1982年出生的他决定开始关心地上的粮食和蔬菜。他选择做农业,但跟一辈子几乎只跟土地打交道的父辈不同,这个事业还要跟互联网“拴在一起”。

    通俗点说,刘传军目前是个“卖菜的”。但这个“菜农”志向很大,他要从田间地头采购最优良的粮食和蔬菜,再把它们送到千万家大大小小的餐厅里。

    农业在人类历史上延续千年,如今在中国仍是现代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出生在山东农村的刘传军从父亲那里感受到这个无奈的事实。这是他的一块“心病”:农民种地瓜辛辛苦苦大半年,秋天把地瓜从地里挖出来,挑出大的,装进筐和兜里,再用肩挑到山下,然后卖给收货的人,2毛钱一斤,还要负责装车、码好;就在同一天,同一个时间点,在北京社区的菜市场,同样的地瓜却卖到了3块钱一斤。

    他再瞅瞅地里的玉米,发现“玉米粒9毛钱一斤,这个价跟十几年前没啥变化”。

    “城市发展很快,但农村收入很低。农民跟市场是脱节的。”刘传军感叹。他打算搞清楚地瓜价格到底是咋从地里一路攀升到城市餐桌的。他坐上一辆运菜的货车,一路从村里到高速路再到城市菜场,目送着蔬菜从农民经纪人、一级批发商手里,再到“二批”“三批”,“五六个环节层层抽成”,最后流进餐厅和社区菜市场。这一路走下来,他整个人灰头土脸,愈发“土里土气的”,心里也是沉甸甸的。

    “农业流通环节太多,链条太长了。”现实像利剑一样戳中了这个农村孩子的心。

    一个朋友的故事更是挑动了他那根乡愁的神经。那个朋友踌躇满志地回乡创业种大桃,选地、选品种,试图用最现代的种植技术武装农业,成天考虑的不是土壤酸碱度,就是雨水量,把桃子种得又大又甜。等到收获的时候,没料到桃子不能及时运到市场,一个个烂在了树上,“瞅着就想哭”。

    “是时候回到最原始但也最需要变革的农业了。”刘传军摸摸自己的胸口,觉得那颗向往土地的“初心”还在。

    那时的刘传军已经有过几次创业经历。他创办过团购网站,还卖过高端农产品,有成有败。他坦承,那时的格局还不够大,“考虑的是赚钱”。

    但这次,农村情结的驱动远胜于短期盈利的诱惑。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创业图景:想要用互联网来改变农业。更具体地说,是建立一站式农产品采购平台,打掉中间环节,还利于农民。

    这个想法打动了精明的投资人。那是在2014年的一个晚上,北京CBD国贸一期的大楼里,投资人徐小平跟刘传军说:“你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我,你想干些什么?”他用带着乡土气息的普通话说:“我们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我们做的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农业务,目标客户是全中国上千万家餐饮企业。”

    听完这话,徐小平就笑了,紧接着说:“肯定不止千万家。OK,你要多少投资?”

    作为一个志在农业的创业者,刘传军一脚踩在泥土里,另一只脚踩在市场里。他先后跑了很多地方,从山东的寿光到东北黑土地,再到海南,了解全国各地的蔬菜生鲜市场。不出远门时,他就逛北京的批发市场、菜市场。凌晨三四点就蹲在新发地批发市场周边,大冬天冻得鼻涕和眼泪齐流,观察物流运转,询问市场行情。

    情怀落在商业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刘传军将商业模式定位为B2B,是经过成熟思考的,“理想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容器来承载”。他考虑到,“中国有超过1000万家中小型餐厅,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

    横亘在田间地头到餐桌之间的障碍有很多,其中包括信息不对称。用刘传军的话说,“农民不知道市场最需要什么,市场不知道从哪儿获取最优质或者价格最实惠的农产品”。刘传军和创业团队建立的互联网商业平台就是想解决这个难题,他们给这个平台起了个通俗又接地气的名字,叫“美菜网”。

    过去,餐厅老板要大清早起床去菜市场买菜,买的还是经过层层批发商抽过利润的菜。如今,他们可以头天晚上在美菜网上订货,第二天在家坐等食材上门。通过规模优势,产品的价格可以降低。通过数据不断累积,美菜网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市场供需。

    另一方面, 农民也能分享红利。“美菜网”经常去农村采购——去山东买蔬菜,上内蒙古乌兰察布买土豆,到沿海买生鲜。“农民不再需要赶早市卖食材,也不再担心由于运输困难、售卖渠道单一、天气原因等而导致的价格压榨以及农作物囤积无法售出”。

    刘传军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壮志,在他看来,建立起农业市场的信息流和供应链条,“有可能会打通农业革新的‘任督二脉’”。

    但那并非易事,尤其是建立从地头到餐桌的供应链条,涉及长途运输、仓储和城市物流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刘传军说,“在国外,物流和仓储这些基础设施是比较完备的,但国内相对比较薄弱。”他还坦言,“有些基础设施建设希望政府投入和支持。”

    没有仓储就自己建。刘传军各处找地儿租仓库。去年年底的一个冬日,刘传军带着客户参观美菜网在北京大兴自建的一个仓储中心。脱下商务西装,钻进摆放各种蔬菜的仓库里,这个年轻的创业者显得更为自如。他对菜品如数家珍,像打量自家孩子一样,摸摸茄子,掂弄白菜,拾掇一捆香菜。

    在他眼里,每一棵菜、每一只虾和每一枚鸡蛋,都“很娇气”,得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它们。这正是销售农产品的难度所在,“农产品不容易保鲜,不能过久囤积”。 

    刘传军希望送到餐厅老板手上“虾是活蹦乱跳的,白菜是鲜嫩欲滴的”。公司鼓励员工们做实验,琢磨生鲜保存的办法,大家纷纷想招儿。比如鸡蛋怎么摆不容易碎,虾放在浓度多少的冰盐水里最保鲜,“小细节里处处是用户体验”。

    除了保存,还得有人像护花使者一样运送这些蔬菜生鲜。目前,美菜网要为四五万家中小微餐厅服务,这需要一支庞大的配送队伍。他招募社会化车辆和司机,用公司规章来管理他们。作为激励条件之一,司机虽然并非美菜网旗下员工,却持有公司股票。

    “我们的很多司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出来打拼都希望衣锦还乡,回到熟悉的土地上、父老乡亲身边。有收益他们也应当分享。”刘传军说。

    正是揣着“心疼农民”的心,刘传军起早贪黑“卖菜”,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自2014年创立至今,美菜网已经获得4轮融资,覆盖了国内20多个城市。

    刘传军的理想不仅是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他的目光放得更长远:“先打通农产品的供应链条,再利用技术手段跟踪每一件农产品的质量,可以让老百姓吃上性价比高而又安全的菜。”

    如果链条可以更广阔地延伸进田间,在他的设想里,“可以及时反馈数据,告诉农民现在市场需要什么。还能针对农民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协助,让他们更有效地准备生产”。

    “如果这条‘任督二脉’可以打通,相信到时候会有更多农村青年愿意回乡创业。这是撬动农业改革的一个支点。”刘传军语气里透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国内不少创业者总是喜欢复制国外成功的商业思维和模式。但美菜网模式,被美国一家公司“山寨”了过去。这引起了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的关注,他们还采访了创立者刘传军。

    为了配合采访,摄影师给他拍照。木讷的刘传军一会儿抱手臂一会儿抬头,迟迟摆不出合适的姿势,表情也很僵硬。后来,这个圆脸的山东大汉索性卷起袖子,抱起一捆生菜和一个茄子,冲着镜头,露出憨实的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5月24日 12 版

想打通农业革新“任督二脉”的菜农
大学14份兼职造就一位董事长
宁夏泾源:贷款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
创业者张涛筹资拍摄公益电影《留爱》
颜值时代让照片“飞”起来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