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贵阳5月30日电(刘春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白皓)“我国数据人才的缺口达150万人。”在昨天闭幕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武永卫透露了一组数据:未来3~5年,中国需要180万数据人才,但目前只有约30万人。
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0年,企业基于大数据计算分析平台的支出将突破5000亿美元。随着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数据产业的发展,我国需要更多的数据人才。
招聘市场上,数据人才的薪酬也显示了其“热度”。阿里巴巴数字化客户运营平台首席构架师周芳雷举例,在一些招聘网站上搜索“数据分析师”,一般有3~5年工作经验的数据分析师年薪可以达到50万元。
猎聘网首席数据官单艺也认为“企业数据分析人才需求很大”。他介绍,2014年2月,大数据概念还没有被广泛传播时,猎聘网上的数据分析相关职位只有200多个,2015年8月,这一相关职位已经接近3000个。
但单艺发现,在市场上招聘3年以上有经验的数据人才非常困难。他认为,现在需要有更好的学校和培训来帮助解决数据人才短缺的问题,没有这些人才,数据发挥不了作用。
对于如何培养更多符合数据产业需求的人才,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茂松坦言,在大数据人才培养和大数据课程的内涵建设方面,高校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探索的还有很多。
武永卫介绍,清华大学正在进行一系列实验项目。例如以大数据为实践方向,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学校同时设计一些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熊 介绍,复旦大学2010年开始招收数据科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正在探索更优的人才培养之路。为了让本科生更好地学习数据科学方面的知识,复旦大学设置了第二专业课程,同时为校外工作人员开办训练营,“现在报名上大数据课程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