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04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上海音乐学院“捧”年轻人

做青年教师的天使投资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04日   02 版)

    林在勇这一次下定决心要为优秀学生、一流教师做出一些改变,“打一个广告,只要觉得自己有才,都可以来上音(上海音乐学院的简称——记者注)”。这对于他——一所体制内高校的校长而言,并不容易。

    “我希望有一天,上音的青年老师说,我要去给一个行业内80多岁的‘大家’打扫3年的院子,或者说要去哈佛大学旁听一年的商科,到时我可以愉快地给他一个批复:去吧。”林在勇所执掌的上海音乐学院,是一所极为特殊的大学,学校里“大师”辈出,贺绿汀、廖昌永、周小燕、常石磊等音乐界大咖都出自这所学校。音乐界能喊得上名号的“大师”级人物都与这所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大师光环笼罩”只是表象,上音人自知,仅靠一部分上了年纪的“大师”撑场面,这所学校得意不了多久。

    “高水平师资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上音党委副书记刘艳说,不久前一项针对上音师资队伍的调研显示,50岁以上师资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远远高于中青年师资,而上音40岁以下师资占所有师资的50%以上,“我们要问一问,为什么中青年教师影响力反而不行了”。

    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上音连续推出“音才助飞”(针对附小、附中、本科、硕士及博士)、“音才辈出”(针对40岁以下教师)和“双馨双成”(针对41~55周岁副高以上教师)3项人才激励计划,统筹激励资金,欲破传统高校用人体制框架。

    “批评”引来人才“破格”

    事情的缘起,来自一位70多岁老专家对上音的“批评”。

    去年4月,林在勇参加了一个国际音乐界大佬云集的专题会议。这位老专家在会议上点名“批评”了上音,“上音的指挥系,以前是全国最厉害的,全国各地的名家你去看看,基本都是从上音出来的。那么现在呢?受制于这样那样的问题,你们看看,上音现在还有什么指挥名家?”

    林在勇主动在茶歇期间找老专家“切磋”,“您看,我们上音的指挥系问题具体出在哪里?”

    这位老专家毫不客气地甩下一句话,“我看不出上音未来还能有什么一流的指挥人才。”

    林在勇说,自己后来几乎用了“恳求”的语气请老专家推荐一个“能成一流指挥家”的人才来,对方给他一个名字——林大叶。

    林大叶也是上音毕业生,被老专家推荐时,35岁的他正担任广州交响乐团首席常任指挥。他从上音毕业后,赴德国柏林音乐学院深造。此后一直活跃在音乐界。

    回到上海后,林在勇找了四五个指挥界的专家,讨论是否要邀请林大叶回来任教,都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然而,摆在这个校领导面前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引进。一个首席指挥家,引进来不能让他做普通的教师;但如果要评教授,这个一直在舞台上工作、从未教过书也没发表过什么论文的音乐人,显然不符合评选标准。

    “这就是我们大学制度的缺点,人才培养有既定的规格、模式,学术有它的标准,做久了就很难超越已有的格局了。”林在勇说,林大叶后来被上音破格引进,并直接提拔为副教授,“我也反思,为啥本校的青年教师到了外地一些小学校,反而发展地生龙活虎、才华尽显?是不是我们的平台还不够开阔?”

    要“捧”年轻人

    林在勇回来后,上音首次召开了“青年教师大会”,“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满打满算不到200人。这些人不抓紧培养起来,未来怎么办?”

    林在勇仔细了解了青年教师的情况,令他唏嘘的是,全校30多个学科团队,领衔者大多都是50岁以上已经“成名成家”的老教授,“每次拉开大名单,就那么几个老面孔’大师’。我常常想,贺老(指贺绿汀——记者注)20多岁已经名满天下了,他当时没有那么多前辈;那现在,我们的大师、巨匠这么多,中青年教师要熬到什么时候?”

    刘艳在上音内部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全覆盖的人才梯队地毯式调研——人事处的老师到所有系部,逐个访谈青年教师;各个系部的主要负责人到学校党委会来依次阐述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

    这次调研,发现了3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中青年教师中缺少高水平的领军人物;二是单兵作战居多,团队发力不行;三是对于骨干青年教师的培养没有针对性、系统性。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推出了“音才助飞”“音才辈出”和“双馨双成”3项人才激励计划。

    这一系列计划的特点是,每一个适龄人,都可以拿自己的项目来向学校申请经费,学校对项目的具体完成时间不设限制,申请人可以自行确定大概何时“完工”。

    明眼人不难发现,这一系列计划实际涵盖了上音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人群。实际上,上音打算从小学开始就着力培养优秀的上音人才。

    用300万元“小钱”滋润一批青年人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上海市近年来在高校师资人才培养问题上不遗余力。最为著名的,是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这项计划预计在2014~2017年第一个建设阶段,由市级财政投入36亿元,其中相当部分用于教师队伍建设。上音的3个一级学科都进入了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中。

    “学校的一些办学规则,天然地造成了人才误区。建设高峰、高原学科,高校就要超越已有的格局。”林在勇说,尽管上音的人才激励系列计划投入不算太多,但其实是上音对于人才的一种表态,“不管你是不是教授、副教授,你都能申请学校的经费。”

    据了解,上音人才激励系列计划全部实行“项目制”。“音才助飞”计划预计从上音附小、附中、本硕博学生中每年遴选50个项目,资助总额103万元;“音才辈出”计划从青年教师中遴选26个项目,资助共69万元;“双馨双成”计划从中年教师中选出15个项目,资助共118.1万元。

    3个激励计划加起来,2016年总共投入约300万元。

    林在勇介绍,这笔钱由学校“统筹”,所有项目能不能选上,全部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遴选委员会决定。学校任何一个领导都“说了不算”。

    专家组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哪怕一个青年教师的课题并不算太成熟,也不影响这个课题入围。因为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从事某项业务研究的兴趣起来了,后期可以再“加工”。

    “我们不主张一下子给一个项目很多钱,这样的话,有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躺在那里不再向上发展了;所以我们更愿意把钱分散开来投资。”林在勇最喜欢用“投资”两个字来形容目前上音对青年人才成长的支持,“我们现在在年轻人身上花的钱,都算是天使投资,但不能给太多的钱溺爱他们。”他说,如果有一天,一个年轻教师报了“音才辈出”计划,不研究音乐,而是研究比尔·盖茨,专家们闭门讨论一晚上,第二天决定同意资助这个年轻人,那么,“上音就真的可以人才辈出了”。

    本报上海6月3日电

审计署将推动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改革
弘扬创新精神 培育人才队伍
“泥瓦匠”的美国梦
王锋火海救人获“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
哈尔滨重建遗捐者纪念碑
首份21世纪核心素养全球报告发布
习近平同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会谈
部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工作
做青年教师的天使投资人
毛遂自荐回国的世界级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