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1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评什么

大学公共课如何终结“后排效应”

广西民族大学 张宗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13日   10 版)

    大学公共课的“后排效应”,顾名思义是指大学生在上公共课时偏爱扎堆坐后排,导致前排出现一大片空座位的现象。

    诸如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军事理论等大学公共课,一直难以博得大学生的青睐。在这些课堂上,坐在前排的同学寥寥无几,“后排效应”非常明显。有的学生为了抢占教室最后几排的座位,甚至早早来到教室,以至于有些迟来的同学为自己“不得不”坐在前排深感恼火。

    前坐空后排满,把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拉得更远了。这无形中反映出学生对公共课的态度。

    一方面,很多学生从心底里觉得公共课无关紧要,它们不仅与专业技能、知识无关,有些科目还采取开卷考试形式。即便不开卷考,授课教师在考前也会给学生“划重点”,把讲课时的课件提供给学生,因此,认为公共课听与不听都无所谓的学生不在少数。

    此外,公共课理论知识较多,学生难免认为课堂内容枯燥。本就与专业无关,再加上味同嚼蜡,这样的公共课的确难以提起同学们的兴趣。但大学里的公共课并非全都枯燥无味。例如大学“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部的教师大多有丰富的科研经历,熟悉本领域的历史案例和新闻事实,上课时案例层出不穷,颇有滋味,但却依然难逃学生的“冷遇”。

    之所以如此,在于公共课教师并非分属于各个院系,教师资源有限,因此往往是一位教师在大教室中向整个院系,甚至几个院系的学生授课。本就“一对多”的课堂模式中,师生比例变得更小,教师难以顾及全部同学。学生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他律感和自律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于是“前排”成了“后排”的天然屏障,不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学生们在课堂上睡觉、听歌、玩游戏、发短信、看课外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一些老师也是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心态,对“开小差”并不严加管束。可叹的是,当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在“开小差”,讲台上的老师显得格外“孤单”,一句又一句的“认真听课”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大学公共课要想终结“后排效应”,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公共课绝不仅仅是两三个学分的价值,而是在培养大学生思维方式、逻辑能力、人文素质、道德法律意识等基本素养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论,乍看起来枯燥无味、让人头痛,实则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授课教师的角度来看,提升课堂趣味性、抓住学生兴趣至关重要,授课内容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要结合充足的案例。如果老师在授课中既展示出学者的渊博,又具备“段子手”的幽默,必然会受到学生的热捧。

    为了追求“简约”而采取“一言堂”的老师,还应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有的老师会采取堂测、随时点名提问等方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尽管堂测、提问、点名是学生“仇视”的“老师三宝”,但师生互动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让学生放任自流,并非教师对待课堂的正确态度。

高校情侣亲密行为公开到什么程度
棋界创客刘泉出“棋”制胜
大学公共课如何终结“后排效应”
我们毕业了
图片新闻
扫码关注告诉你“校媒人民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