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葛海斌:“终生刻上了和田的烙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 实习生 施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20日   06 版)

    现在北京市委政法委工作的葛海斌有一个自己很珍爱的身份——援疆干部。

    2010年6月到2014年年初,三年半时间,1200多个日日夜夜,葛海斌觉得很短暂,有志而去,有为而归,如果有可能,他还会选择去新疆。葛海斌还清楚记得,2010年6月17日下午4点,他和北京的同事共13人作为第七批援疆骨干抵达新疆和田,当天的和田用湛蓝的天空迎接他们。援疆之前,葛海斌在北京市委组织部工作,到了和田后,他任和田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北京新疆和田指挥部组织人事部部长,负责援疆干部队伍管理建设、受援地干部人才培养和基层组织阵地建设。

    “在当地干部人才的培养上,下多少功夫都是值得的”

    2010年10月的一天,部分援疆干部外出开会,很多人早晨看到天气晴好,就在出门前把窗户打开透透气。那天傍晚,沙尘暴突袭,援疆干部们还都没回来,葛海斌赶紧楼上楼下跑,把能关的屋子窗户都关上了。然而,还是有很多沙土从缝隙里吹进来。大家回来后清扫房间、拍打被褥,忙了大半夜。

    “这没什么,沙尘暴天气很正常,我们都有心理准备,新疆同胞能克服,我们也能克服。”葛海斌说。

    “新疆人特别好,他们那种热情、那种友好,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干部,都是发自内心的,让我感动和难忘。”他说,“北京支援和田的工作是从1994年开始的,双方一直在相互关心、相互促进、互相融合。”

    葛海斌在援疆期间曾组织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选派北京对口支援和田的所有县、乡、村三级干部到北京参加培训。葛海斌说,从2012年起,他们先后组织举办了10期“新疆和田地区农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连队主要负责人轮训班”、8期“县市直部门负责人和乡镇副职轮训班”、6期“县处级干部培训班”,两期“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培训班”,共安排了3600多名县乡村干部赴京培训,尤其是村支部书记和社区主任都有机会到北京学习,很多人特别兴奋。第四期“农村党支部书记轮训班”被中组部确定为“新疆基层干部对口支援培训示范班”,全国19个对口支援省市的组织部门负责同志跟班观摩。

    援疆期间,他们还组织过一项工作,那就是自2011年以来,先后分3批共选派了1529名和田籍未就业大学生赴京进行为期两年的培养,专业涉及广播文化、中小学双语教师及农业、医疗、政法、经贸、警务等不同内容。目前,他们已经返回和田,全部实现就业,惠及上千个困难家庭,其中一个叫阿卜来提·如则托合提的学员还于2013年春季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在当地干部人才的培养上,下多少功夫都是值得的。”葛海斌说。

    “我走遍了北京对口支援的每个乡镇”

    为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葛海斌带领部门同志深入乡镇农村、街道、社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掌握基层干部需求和老百姓的需要。3年来,积极协调安排资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新建10个社区,改扩建66个村委会,帮助117个村新建畜牧养殖厂、地毯厂、瓜果育苗基地、蔬菜大棚、门面房、便民超市等,目前所有项目均已投入使用。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改善了农民生活。

    在3年的援疆工作中,葛海斌经常与当地干部和民众交流,“我走遍了北京对口支援的每个乡镇”。“这些少数民族同胞,特别喜欢北京援疆干部,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走到谁家,他们都会拿出最好吃的东西招呼大家。我们也常常带些北京的特产跟他们分享。在交流过程中有时需要有人翻译,当然我们也学了几句维吾尔语”。

    在葛海斌的手机里,有一个援疆干部群。作为组织部门的负责人,管理援疆干部,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是他在和田3年的主要任务。回到北京已经3年了,他依然和这批援疆干部保持着密切联系。在他眼中,这些干部是最可爱的人,他能够说出每个人身上的感人事迹。

    “3年时间,北京去的干部总共有400多个,有党政干部、医生、教师,还有驻站记者。有60后、70后,还有80后,他们都特别出色。”葛海斌如数家珍般对记者说出一些人的名字:十八大代表杨剑,曾在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八大队担任副调研员。2010年,43岁的杨剑,拥有一级警督、副主任法医师职级的她带着在边疆地区科技强警的任务来到和田地区公安局。她主持工作的刑科所有6名DNA检验法医,在她的带领下,这支年轻的队伍已成为和田地区利用科技侦破案件的重要力量。在援疆过程中,她见证了新疆的发展变化,也深深爱上了那里。回来后不久,她再次向组织主动申请援疆,目前在新疆公安厅工作。

    医生丁新,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副主任,2011年援疆,在和田地区洛浦医院工作。援疆期间,她抢救了很多当地孕妇产妇中的危重病人。医生援疆时间一般是一年,到期后她又主动延期一年,2012年年底她带着不舍回到了北京。

    北京电视台的翟涛是名70后,3年援疆工作结束后,他又提出申请去新疆,目前在新疆和田担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2016年,北京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维吾尔族百岁老奶奶来北京”在社会上引起关注,这个节目就是他一手组织策划的。

    ……

    “很多援疆干部有不适应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过五关:生活关、家庭关、工作关、精神关、身体关。援疆干部中有的孩子还小,就得做通家里人的工作,让他们多负担一点。”葛海斌说,后方相关单位都很关心援疆干部,也会帮助解决困难。

    “和田需要北京,北京也需要和田”

    对于援疆,葛海斌有着不一样的思考。他对记者说,在新时期需要重新思考援疆的意义。“和田需要北京,北京也需要和田,这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关系,和田的同志对北京很有感情”。

    很多援疆干部在回京之后收获颇多,他们把在新疆的经历看成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援疆是十分宝贵的学习、观察、感悟和实践的平台。”葛海斌说。

    3年之后,葛海斌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3年没有白待,受益很多”。

    作为组织部部长的他,在教育管理干部上十分严格。因为在他眼中,援疆干部代表着北京,当地人通过援疆干部看北京。他经常教育干部“我们所工作的地方,是全国关注的地方,当地干部群众是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来认识北京的,我们怎么样,北京便怎么样”。

    当他站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所上,俯瞰占据我国六分之一疆土的新疆大地,他体会到了“祖国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这句话的分量。“年轻干部的成长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家国情怀,要参与到党和国家重大的事件中,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发挥才能的机会,人不能只想着小家庭小进步。”对于援疆经历,他觉得不仅是个人选择,更关系到集体,关系到民族和祖国。

    在援疆过程中,葛海斌十分重视感情的培养。他说:“要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一定要对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多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挚情谊。”在他的手机中,时常能收到来自新疆少数民族干部的短信。虽然很长时间没见面了,但是经常打电话联系。正如葛海斌所说:“感情不会因援疆结束而结束,你一旦来到了和田,终生刻上了和田的烙印。”

    在葛海斌眼中,援疆工作需要援疆干部真正用心用情去做。

葛海斌:“终生刻上了和田的烙印”
《寻访满堂音》展示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广西:逐步实现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塞企业携手开启两国产能合作新篇章
“直面死亡”的急诊室故事缘何受热捧
“毒跑道”折射相关环境立法空白
跨省贩婴“产业链”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