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地方改名时有发生。5月30日,江西省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原庐山区更名为九江市濂溪区。今年年初,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也改为播州区。公众如何看各地方改名?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6.4%的受访者认为地方改名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55.4%的受访者担忧地方改名热会形成功利化、无文化的病态发展观,63.2%的受访者认为地方改名需保留历史记忆。
46.4%受访者认为地方改名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江西省吉安市的彭敏(化名)表示,庐山设市后,由省直辖,政策从上到下简化了很多,问题交流反馈也更快。这有利于庐山景区的发展,扩大产业知名度。像现在的财政拨款可以直接拨到庐山,又不占九江的份额,自由发展空间更大。
老家在贵州省遵义市的胡影(化名)比较认可将原“遵义县”改成“播州区”。“国务院批复撤销遵义县、设立播州区,范围还是那一片,下辖行政区域也还是那些,感觉变化不会太大”。
调查显示,46.4%的受访者认为各地方改名是缺少文化自信,42.8%的受访者直言有哗众取宠之嫌,38.2%的受访者则认为更加突出自身特色。其他依次为:忽略了自身特有的精神文化(37.3%),有利于地方长期发展(26.4%),地方发展的一种举措,无可厚非(19.2%)。此外,45.2%的受访者表示地方改名会增加人们对当地的关注,31.6%的受访者直言不会,23.2%的受访者说不好。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员工刘君看来,名人故里、影视作品热点、历史称谓等是一些地方改名的主要理由,“地名是地方的地域标识,包含了地方文化等诸多元素。改名要注意识别度,保留自身特色。”
胡影表示,在古代,遵义的名字就是播州,将下属的“县”改“区”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很常见。“政府在更改地名时一定考虑了许多因素,也是为了地方更好更快地发展。”
为何很多地方争相改名?59.3%的受访者认为是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知名度;43.0%受访者直言是随大流,博取舆论关注;39.8%的受访者认为是为了逐步完成行政区划转变;38.1%的受访者表示是为了发展经济。此外,还有26.8%的受访者认为是缺乏长远眼光的浮躁和功利。
63.2%受访者表示地方改名需保留历史记忆
在彭敏看来,设市给庐山带来了机遇,县级市会有更大的发展权限。“行政管理比以前更加规范,有利于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还能降低游客成本,同时树立良好的江西形象。当然,改名之初多有不便,像寄收快递时地址的登记难免会存在混乱”。
“不能为了改名而失去自身的文化特色。有的地名本来非常具有红色革命历史意义,也因此而被人们熟知和向往。其他的名字如何能代替得了呢?”刘君说。
面对各地的“改名热”,人们有哪些忧虑?55.4%的受访者担忧各地方改名风会形成功利化、无文化的病态发展观;49.9%的受访者则认为可实现文化、旅游、经济良性发展;46.2%的受访者担心会给居民办理行政手续带来不便;33.9%的受访者认为可弘扬地方特色,增强文化底蕴。
“政府应该从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两方面考虑,只强调经济发展而失去特有的文化内涵会没有自己的特色,我认为是得不偿失的。”彭敏说。
刘君认为,“改名热”背后不排除一些地方是跟风随大流。“并不是所有的改名都是适合的、更好的。相关审批部门需负起责任,审慎考虑地方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于确实应改名的,也要充分征集和考虑群众的意见,他们对地方文化和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且群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改名后会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
调查显示,63.2%的受访者建议地方改名要保留地方历史记忆,63.0%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要协调,54.3%的受访者认为要遵循地名规律,46.8%的受访者认为要尊重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