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政府“大管家”变身金牌“服务员”

陕西市场化思路引领创业孵化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29日   01 版)

    享受政府补贴、优惠政策,免费使用办公场地和设施……条件如此优渥的创业孵化基地却一度面临关门歇业的窘境。然而,仅用1年时间,这个创业孵化基地迅速转型,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并引来上百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进驻孵化。

    巨大的转变,令陕西省铜川市就业管理局局长马新民感触颇深。作为陕西省促进创业“三导”原则,“四+”模式的亲历者,马新民在完成从政府“大管家”向金牌“服务员”转变的过程中,深感政府职能准确站位的重要性。

    2014年,陕西省打破传统思维,运用“市场机制”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因为换对了思路,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快显现。今年年初,陕西省创业孵化“四+”模式成功入选“2015年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留不住人

    创建之初的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主体位于一栋300平方米的平房建筑内。作为孵化园的首任运营者,马新民铆足了劲儿,从入区筛选、标牌制作到水电保障、资金申请,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他被形象地称为“大管家”。

    可是,半年过去了,孵化园却没有孵化成功一个企业,连最初挤破头要进来的创业者也离开了多半。“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留不住人?”马新民百思不得其解。

    2014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大众创业提出新要求,紧随其后,陕西省出台相关意见,明确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创业孵化作用,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需求向导”的“三导原则”以及创业孵化要坚持的“四+模式”(市场主体建设+市场运营+政府支持+创业者),以引导、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创业孵化工作。

    “我们要建设的是‘市场化’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而非过去的‘公建公营’。”陕西省人社厅副厅长王晓驰表示,创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必须遵循市场规律。

    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创业孵化基地由政府出面建设、运营和管理。政府不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更关键的是,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的良性引领,在为入孵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时难免格式化、机械化、行政化,导致孵化基地机制不活、动力不足,很难继续适应市场,特别是创业者的需求。

    从“公办公营”到“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其核心是要将政府的职能从“前台直接抓”走向“后台做服务”,身份从“大管家”转变为“服务员”,要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尤其是民间资本、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基地建设。

    “四+”模式,激活创业链条上的各个要素

    市场成为马新民紧盯的目标。这一次,他盯的不再是市场的直接产品需求,也不是查找创业项目推荐给企业,而是选择适合的民营企业借力合作。

    很快,铜川最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铜川市麟字特种电源有限公司被引入孵化园。随着麟字公司的进入,孵化园的性质从公办公营转为公办民营,具有20年创业经验的企业负责人魏汉麟也成为孵化园的新任“大管家”。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机制作用,将魏汉麟和创业者们“捆”在了一起。谙熟市场的魏汉麟考察后,将孵化园转型成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同时规避地处西部的地理劣势,主攻“互联网+”。

    他将自己的仓库拿出来共享,又利用自己的大企业帮助孵化园里的创业企业争取物流优惠,还用政府补贴和自有资金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和早午餐,举办各类相关沙龙、讲座。

    如今,孵华园中的创业企业互为上下游,相互借力、多样化发展。马新民和他的下属则将腾出的精力,集中在了发挥政府优势,在创新政策、提供贷款补贴、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做起孵化园里的金牌“服务员”。

    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转变,只是陕西省促进创业工作的一个缩影。

    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思路,以“民营、规模、自愿”为条件,陕西在省级层面,搭建“四+”模式的市场化创业孵化平台,并在全省进行复制、推广。

    目前,陕西在省级层面建成中科创星、智道电子、微软创新等市场化创业孵化基地12家。仅西安市就建成创业孵化基地51家,孵化面积达187.48万平方米,在孵创业实体1385户,带动就业2.7万人。

    这些孵化基地,在项目融资、专家指导、技术咨询、法律维权等方面,全面转向市场,“创业链条上各个要素被激活,市场化深度融合成效显现。”王晓驰表示。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发起成立,参股、但不控股的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利用光机所设立的“西科天使基金”,短短几年,为54个创业项目,投入启动、发展资金1.3亿元,吸引社会投资5亿元。

    从美国硅谷回来的郑宏志,带着全球领先水平的超低相位噪声技术,创办了西安睿芯微电子公司。依托西安光机所的创新创业平台,仅用6个月就融资2000万元。不仅如此,通过提供创业培训、研发支撑、物理空间,以及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行政、财务、法务等等方面的免费创业服务,中科创星已累计孵化培育这样的高科技企业90余家,实现产值12亿元,纳税7000万元,带动就业4000多人。

    陕西省人社厅批准设立的、首个民办大学建设的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西安外事学院自筹500万元“鱼化龙”大学生创业基金,已扩大至近1000万元。目前,该校1.2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已有50多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

    “西安大明宫建材”则为入孵实体提供商业贷款担保,帮助74家创业企业申请房屋租赁贷款2820万元,并贴息141万元,减免房租45万元。去年一年,在孵创业实体营业收入达到4亿元,直接带动就业882人、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

    创业带动就业 化解就业压力

    “‘三导’原则和‘四+’模式的推行,明确了政府、市场和创业人员的基本定位,厘清了政府、市场、创业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劳动者的创造力。”陕西省人社厅厅长冯力军告诉记者。

    2015年,陕西省有1.43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远远超出目标任务的8500人。“不仅如此,社会资本、民营经济、高等院校等社会各方力量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大批龙头企业纷纷表示愿意参与到创业孵化中来。”冯力军说。

    今年,陕西省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6万人。如何化解严峻的就业压力?冯力军表示,创业带动就业能产生倍增效应,创业孵化正是扶持创业者成功创业的有效手段。“下一步,陕西省将继续运用市场机制,充分激发政策和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激励、扶持劳动者,特别是大学生等重点群体成功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

    本报西安6月28日电

宁夏女子被拐36年终与亲人团聚
中央政治局审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政府“大管家”变身金牌“服务员”
2018年教育部将支持地方建200所优质高职院校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活动举行
KAB携手水木资本助大学生零成本创业
韩璐璐:让志愿者旗帜飘扬在27万人的工业园
夏季达沃斯“十年树木”为工业4.0开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