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0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观点速递

“素养教育”就是个大乌龙

黄全愈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04日   10 版)

    本版图片均由视觉中国供图

    最近,教育界出了个热词“素养教育”。一夜之间,专家、权威们均弃“素质”而去,开口闭口把“素养”捧成网红,不然似乎自己要落“网”。

    吴敬琏先生说:中国经济研究水平太肤浅,只会不停地“造词”!我不懂经济,但对教育界的“造词”和瞎折腾也颇有微词,想论个一二三。

    一、素质包括素养,“素养”即后天的“修养”(《现代汉语词典》2007年版);二、如果素养是经过后天开发和培养的素质,那么尚未开发和培养的素质不属于“素养”,依此逻辑,“素养教育”不涵盖“素质”——这是教育逻辑有问题;三、素质是天生的、中性的待开发的潜在品质、才能、特质等,素质教育文通理顺,符合教育规律。

    换言之,让我们暂且容忍“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逻辑问题,来剥其壳看其核——不管是培养“核心素质”还是培养“核心素养”,关键是所要培养的内核——即“core competencies”的具体内容,诸如独立意识、创造能力、探索精神、批判思维、学以致用、自强自尊、竞争面貌、国际视野、社交技能、团队合作、正直善良……君不见,从发掘到培养都是“素质教育”涵盖的内容?然而,凡是尚未开发和培育的素质,均不为“素养”,就都不属“素养教育”的范畴。

    对“素养”津津乐道者从来没有(不愿或不能)回答三个问题:一、素质和素养有啥区别?二、弃素质,抱素养的理由何在?三、能以“素养教育”代替“素质教育”吗?若然,为什么?

    其实,“素养教育”就是个大乌龙!据说,是台湾学者把那个举办PISA考试的OECD(经合组织)文件里的概念“core competencies”译为“核心素养”后,大家(含“大咖”哦)就随之起舞,推波助澜。  

    应该说,早在OECD的文件出台前,我们就曾为把中文的“素质”译为英文的competence或quality有过争论。不曾想,若干年后,英文的competence 又因为有人不认同“素质教育”的概念而译为汉语的“素养”,误导了许多人——因为国人恰恰有个喜新厌旧的毛病,可惜“喜”的不是新理念、新思想;“喜”的是换口号、改名字,并且还振振有词地来一番注疏解式论证。

    “素质教育”已在中国倡导多年,人人皆知,也进了文件,何必为一个了无新意,而且有教育逻辑问题的“素养教育”瞎折腾呢?! 

    (作者为教育研究者)

“零障碍”后有障碍
“素养教育”就是个大乌龙
一线教师四问浙江高考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