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7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协同育人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05日   03 版)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学院”)成立于2009年,是东莞市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第三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建校以来,学院坚持以校企合作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深化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简称“政校行企”)合作,把教学、生产、服务、应用(简称“学产服用”)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促进学院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高效运行

    校企合作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在成立伊始就承担着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探路者角色。七年来,学院秉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依托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教学单位、科研处等部门,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探索出“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以“东莞市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简称委员会)为主体实施指导,以职能部门为主体实施管理,以教学部门为主体实施执行”的校企合作治理结构,共同推进学院校企合作工作。主要特色如下:

    1. 以委员会为主体,宏观指导校企合作。为了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在学院校企合作中的指导作用,学院充分整合校企合作资源,牵头成立了由政府部门、镇(街)有关部门领导专家、院校学者、行业协会负责人及企业代表构成的东莞市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在委员会的组织框架下,构建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协同育人专家库”(简称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共有39名,分为特聘顾问、创新创业导师和客座教授三类。专家库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的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组成。委员会及专家库的成立实现了政府、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由合作客体向合作主体的角色转变。学院通过依托委员会和专家库的信息交互、沟通合作功能,充分发挥委员会及成员在专业、领域的独特优势,有效搭建了校企合作的便捷通道。

    2. 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组织管理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科研处、教务处、团委等职能部门根据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负责推进学院教科研与政府、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监督评估,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学院院长担任,副主任由副院长担任,成员由政府部门领导、学院部门负责人组成。在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等职能部门统筹下,依托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实施监督,促进了学院校企合作工作质量的提升。比如,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协调教学部门及行业、企业,牵头组织成立了职教联盟(集团)、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合作平台;教务处牵头团委、实训中心等部门,组织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建设;科研处牵头教学部门,与行业、企业共建了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市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等合作载体。

    3. 以教学部门为主体,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教学部门是校企合作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经由委员会决策指导和职能部门统筹组织,具体的校企合作项目将得到充分实施和展开。为了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工作主体下移,促进校企合作项目更接地气,教学部门根据委员会指导意见,成立了专业“政校行企”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专业教指委),以指导各个专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专业教指委的成立及运行,既提升了校企合作方参与专业建设的成效,也在健全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的同时,实现了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前置。比如,产教融合模式在管理科学系得到了深度实践;现代学徒制在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进行了试点;工学结合在物流工程系得到了深入实施。

    二、搭建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

    学院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不断健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七年来,在“政校行企”多方共同努力下,学院与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共建了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定向培养班、“学产服用”合作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培训机构五类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了以校企合作办学、现代学徒制实践、工学交替、技术研发与服务、技术技能培训为主的五种校企合作模式,对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先进职教理念进行了实践。主要特色如下:

    1. 依托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为了缓解地方行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紧缺的问题,学院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合作,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共建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广东三正酒店管理学院等产业学院。其中,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由学院牵头,联合市住建局下设的市建筑科学研究所、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两家国企和市万科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等两家民企,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共同建设,开展多主体合作办学,构建“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此外,建筑学院还面向社会开展建筑行业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未来,学院将结合镇(街)的产业优势,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在服装、模具、汽车等行业开展联合办学。

    2. 依托定向培养班,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学院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开展定向培养。定向培养班以企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目标,将企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课程的全过程,并在实训、实习中加强企业所需的能力模块学习。依托定向培养班的合作模式,学院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华为机器有限公司、东莞市安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相继开设了华为技师班、安谛学徒班等定向培养班。比如,华为技师班首期招3个班共135人,由学院与华为机器有限公司共同施教。其中,学院负责学徒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基本技能培训,华为机器有限公司派业务骨干、工程师担任学徒的师傅,按照技师学徒班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授课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

    3. 依托“学产服用”合作基地,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学产服用”合作基地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平台。在“学产服用”合作基地中,师生带着课程和工作置身于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了工作和学习、授业和生产的对接。比如,安谛校中厂承担学院机械类专业工学交替的教学任务及“双师”的培养。每学年该校中厂为学生提供40个工作岗位,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的生产实训进行指导,并根据学生的生产情况,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

    4. 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包括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政府财政绩效评价中心、市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等校企合作载体。学院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一方面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另一方面对政府、行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比如,依托东职融兴印务中心,学院教师根据企业需求,对企业两款旧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近百万元。

    5. 依托培训机构,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为了促进人才技能提升,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学院与市人力资源局共同牵头,联合市内大中专院校、行业协会及培训企业成立了东莞市职业培训联盟,联盟首批会员超过百家。同时,学院加强与培训行业、企业的合作,在各镇区设立了培训点、培训中心、培训学院等培训机构,为社会各界提供学历进修、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近两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虎门服装培训学院承担了虎门服装行业3000多人次的技术技能、学历提升培训业务,促进了虎门服装行业人才技能的提升。

    三、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依托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加强“政校行企”多方在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上的合作,尤其是把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下移,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升。 

    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产教融合黏合度持续增强,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定向培养班等校企合作模式在学院得到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东莞高职特色的“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办学模式。目前,学院累计开办了21个定向培养班,共建了2个二级学院、5个培训学院、7个校中厂、20多个厂中校,建立有6个职教联盟(含职教集团、职培联盟)、6个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165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12个校内实训基地、6个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每年的奖教奖学金超过100万元。

    2. 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政校行企”各方推动下,科研创新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成效明显,科研项目获准数和经费资助额度不断提升,科研成果取得较大进展和突破,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近年来,教师获得市级以上项目立项183项,横向课题121项,主持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4项,获得各类授权专利118项、著作权33项。2015年,我院《南方优势特色水果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项目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3. 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支撑区域发展与产业行业的能力、社会发展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为构建“学产服用”一体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体系奠定良好基础。依托培训机构等校企合作平台,实施“专业强镇”行动计划,对接镇街,对接支柱(特色)产业及镇街内的中职学校,实行对口服务;在全市10个镇区设立了职业培训基地,年均培训近万人次。依托政府财政绩效评价中心,先后承担并完成市财政绩效评价项目30多个,项目覆盖东莞20多个镇区,为市财政局节约财政投入5000万元以上,该中心提出的政策建议,得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4.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通过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的“政校行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中高职衔接和专本协同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7年来,获批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9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2个。成功承办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近10场,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300多项省级以上奖项,其中国家级40多项,学院在全省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获奖排名进入前10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7月05日 03 版

带领人民迈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明天
贡献中国智慧 促进和平发展
匪夷所思的琐事
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