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农村资源变股权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激发农村活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白皓 裴江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06日   06 版)

    望着漫山遍野的刺梨果,聂德友感觉老乡们脱贫的希望就在眼前,这个曾被贴上“煤老板”标签的贵州省盘县盘江镇贾西村村民,现在和老乡一起向青山绿水要收益,他感叹:“现在村子真的活了。”

    村子是“活”是“死”,聂德友有切肤之痛:3年前,他扔下在菲律宾的煤矿生意回老家时,买了80万元的刺梨苗免费送给老乡栽种,并承诺以每斤两元的价格收购刺梨鲜果,但没过多久,地里的刺梨苗被拔的一株不剩,农户们坚信种些能直接糊口的玉米、土豆,比这种填不饱肚子的小果子来得实在。

    如今,全村老少都在为种刺梨忙活着,每株刺梨苗都有专人管护,老乡们走到哪里就把村里的刺梨推荐到哪里。如此巨大的反差,源于一项名为“三变”的改革尝试,即“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老乡们的土地经过确权成为资源入股,惠农资金以村集体集中入股经营的方式变成股权,全村老少都成了大大小小的“股东”,从前“别人家的生意”变成“自己家的买卖”,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活了。

    “这项改革就是要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介绍说,自2014年启动“三变”改革以来,六盘水市共有35.26万户、116.53万人变为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的股东,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15元增长到2015年的7522元。

    一个最明显的成果是:“三变”改革带动了22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俄戛村村民万发燕就是“三变”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她把家里的10亩土地入股到润恒农业有限公司,每年可以拿到6000元的土地入股红利。公司发展的猕猴桃种植达产后,她还可以按照30%的比例参与管理地块的分红。现在万发燕不仅是园区里的产业工人,每个月拿固定工资,还成了股东。

    在六盘水的改革者眼里,过去两年对集体土地、承包地、宅基地、林权等农村资源大力度的确权登记,使得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盘活了,成为“三变”改革的基础。

    大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周祖珍,就是凭着家里1亩多土地“入股”企业,每年能固定领到1000多元的保底红利,同时按比例享受公司的年终利润分红,加上每个月在公司土地上劳动获得的2000多元工资,脱贫早已不是奢望。

    自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共对1416.41万亩集体土地、70.81万亩承包地、6.4万亩宅基地、546.1万亩林权进行确权登记,共有36.79万亩集体土地、19.09万亩“四荒地”、40.9万平方米水面和56.88万亩承包土地入股经营主体。农民通过股权收益年均收入1200元以上。

    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实践是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村财政资金具有项目多、额度小、一次性等特点,导致财政资金无规模、投入效益低、不可持续等问题出现。与此同时,单个农户拥有的耕地面积小、资源分散、人力分散、资金分散问题特别突出,与市场对接困难,难以适应农村经济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需要,更难以享受到金融、流通、科技等服务支撑。

    如何让这些分散资源融为一个整体力量,考验着六盘水的改革者,也考验着渴望脱贫的乡亲们。

    盘县普古乡舍烹村的村民正在进行一个尝试:这个人均纯收入不足650元的偏僻山村,准备成立一个种植水果的合作社。合作社的带头人是陶正学,出门打工渐渐成为“煤老板”的他,想了一个当地人眼中的天文数字2000万元,作为合作社的总股金。

    有人嘲笑说,对于一个2012年还没有一条像样通村路的偏远小村,这样的目标像是“天方夜谭”。陶正学却坚信,自己能在改革中蹚出一条路子,他把每股的金额定为20万元,共100股。

    邀请农民来入股,农民没那么多钱怎么办?入股赔了怎么办?

    陶正学决定先借给想入股的村民10万元,剩下10万元村民自己凑,不论10家人还是100家人,凑够就能入1股。陶正学当时家底殷实,他决定如果合作社亏了,自己借出去的钱不再追要,村民们的工资收入和土地流转费可以冲抵投资,如果盈利了,就按股分红。

    2000万元真的凑齐了!964户农民直接或间接成为股东,各家各户的土地凑成一个整体,纷纷放弃了广种薄收的玉米,规模种植精品水果。很快,两万多亩的优质刺梨园、蓝莓园、红豆杉示范园、猕猴桃基地等种植项目做了起来,村民每天按时上下班,到自家入股的地里耕种劳动。

    几年下来,合作社的探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15年,2.18万亩山地农业实现了1100万元产值。随之而来的农业观光、体验旅游火了,道路拓宽后,游客们渐渐找到了这个风景优美的村子。2015年,22万人次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路进村,旅游收入达到4000万元。

    34岁的“股东”陶永能算了一笔账,自家的5亩地过去种玉米的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如今和乡亲们一起规模化种植刺梨,自己的股份红利加上固定工资,年收入最低3.3万元。

    陶正学说,聚集的效应越来越明显,村集体的活力越来越高,乡亲们的干劲也越来越足。

    与此同时,六盘水市尝试将扶贫开发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财政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户的股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按照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投入到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按股权比例分享收益,提高资金的集中度和使用效益,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陶正学很欣慰,舍烹村成了“三变”改革的发源地,自己带领村民和政府协同努力的探索,在去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得到了肯定。他至今清楚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7月6日至7日,由贵州省政府、共青团中央等联合主办的“青年·生态·扶贫——‘三变’改革中的青春力量”主题论坛将在六盘水市举行,论坛将以六盘水市“三变”改革成果为样本,重点围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农村改革推动生态扶贫精准化”“青年在生态扶贫中奋发有为”等议题进行研讨。

    “探索还在继续,希望有更多探讨交流,让我们的‘三变’改革为国家的脱贫大业贡献更大力量。”陶正学说。

    本报贵州六盘水7月5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白皓 裴江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7月06日 06 版

考试日期“撞车” 陕西部分高分考生可能无学可上
内地公安机关通报林荣基案
上海颁出第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书”
上海两万吨垃圾偷倒苏州
习近平会见希腊总理齐普拉斯
向所有抗洪一线的青年致敬
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激发农村活力
湖北13支“青年防汛抗灾服务队”抵达一线
“中国青创汇”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周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