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银行打“消耗战”,试图倒逼银行“服软”“认输”。这种自我消耗的对抗方式堪称“弱者的武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日,福建福州市华林路某银行储蓄窗口外,一名男子先后50次存取一分钱,引来其他客户的抱怨。据悉,客户胡先生拿着侄儿的身份证和银行卡,来代办手机银行业务,而根据银行规定,“此项操作涉及资金安全,必须由本人办理,不允许代办”。胡先生并不认可,于是上演了这一幕。(《京华时报》7月6日)
一方面,客户希望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减少看似不必要的环节;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防范金融风险,银行必须审慎操作。当偏差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这位缺乏规则意识的客户便任性而为,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手机银行业务本人办理”或许给一些客户带来了不便,但是,制定这样的规则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所有客户的切身利益,是一种必要的不便。“反复存取一分钱”,不仅扰乱了银行的正常秩序、妨碍了其他客户办理业务,也让胡先生耗费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如此损人不利己,何尝不是一种 “无理取闹”?
少数对银行不满的客户,采取一种剑走偏锋的方式表达诉求,时常成为新闻。既然银行没有给客户办理业务的“工作量”设置限制,客户就一次又一次地利用规则上的“漏洞”,跟银行打“消耗战”,试图倒逼银行“服软”“认输”。这种自我消耗的对抗方式堪称“弱者的武器”。
“反复存取一分钱”既是对“弱者的武器”的滥用,也是对客户权利的透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规训与惩罚,“弱者的武器”或许会向更极端的路径演变,逾越社会和法律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