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旅舍,俗称“青旅”,是全世界众多年轻人青睐的旅行住宿选择。作为“青旅”文化的发源地,欧美国家的“青旅”行业尤其发达和规范,开放的环境、亲民的价格、活跃的交友氛围,都让人心动。来到美国后,我在2013年的圣诞节假期跟室友一起当了一次背包客,过了一把“青旅”瘾。
在我看来,选择“青旅”,意味着对“青旅”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但“青旅”社交中与陌生人的密切接触,对我来说显得刻意又尴尬。因此,我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那次旅程的。
没想到,旅途的第一站就打消了我的顾虑。到休斯敦后,我们站在一栋传统的木结构小屋前。屋主人丹尼大叔在门上贴好了写有我们名字的欢迎卡片,热情接待了我们。丹尼是个魁梧的黑人,参过军,教过格斗。性格活泼外向的他,把自家小屋改造成了青年旅舍。我们和他讨论游玩行程、兴趣爱好,甚至还聊到各自英语口音的来源。这样轻松自在的氛围让我很惬意。
离开休斯敦,我们前往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如果说丹尼小屋是一个家庭式青年旅舍,我们在奥斯汀的住处,则绝对符合最标准的“青旅”模式。坐落于酒吧街上的这家小店,不缺乏爱热闹的旅行者。在这里,我第一次鼓起勇气走进了公共活动室,和大家一起聊天。与原来想象不同的是,在这种场合,你既可以选择侃侃而谈,也可以选择当个安静的听众,还可以选择随时起身离开,不会有人觉得你异样,你也不会觉得尴尬。
旅途的最后一站,是凤凰城菲尼克斯。有了前两站的经验,“青旅”已经不再让我觉得陌生。名叫“骆驼背包客”的这家青年旅舍显得个性十足,除了优良的环境之外,旅舍门口贴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不在乎你是谁、你认为你是谁,或者你爸爸是谁。
我们都可能会有一些固定概念,让我们擅自定义一些事物,然后据此选择亲近、怀疑或是远离它们。然而,一次时间不长的旅行使我认识到,体验高于概念。三座城市、三家“青旅”的经历,也许不能全部概括青年旅舍的文化和氛围,但它们留给我的各种体验,改变了我过去想当然的思维模式。
(作者简介:荣宬,90后,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文理学院,热爱篮球和音乐)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投稿邮箱chinausa@aoyou.com
荣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