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7月1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当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用白求恩精神对抗医疗行业不正之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14日   11 版)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骨二科护士长武睿敏正在为患者查体。资料图片

    手术前一天下午,病人家属来到主刀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骨二科主任步建立的办公室,先是询问病人的情况,然后掏出一个装钱的信封,请“步主任在手术中多费心”。

    “你放心,我肯定努力把手术做好,你这样会给我找麻烦……”步建立赶紧拒绝,“把钱拿回去”几个字还没说出口,病人家属把信封放到桌子上就跑了。步建立哭笑不得,只好把护士长叫过来,交代明天上午手术前“把钱交到病人住院费里,把押金条给病人家属”。

    第二天,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4天,因不慎摔倒造成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82岁老太太能拄拐下地了。“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看着病人和家属的笑脸,步建立说。

    80年前,白求恩曾说:“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今天,白求恩的传人依然在用这样的精神对抗着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

    “不问病人有没有钱,而问怎么服务得更好”

    47岁的步建立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了23年。据他回忆,刚工作时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系十分融洽,“很少有医疗纠纷”。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医患之间的经济利益逐渐变得对立,医患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

    2013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几个群众抬着一名被严重烧伤的患者匆匆赶到烧伤整形科。登记信息时,医生发现这名患者没有身份证,没有家属,自己不能说话,送他来医院的群众也没人认识他。

    “去了好几家医院都不收,你们解放军可得管啊!”有人说。

    “救人要紧,先做手术!”闻讯赶来的医院领导立即指派医护人员把他推进手术室。6个小时后,手术结束,患者保住了性命。两个月后,患者慢慢能说话了,他的身份之谜才得以解开:王晓东,一名来自深县的农民工,父母早亡,兄妹失散多年……

    治疗期间,医院无偿为他垫付20多万元医药费,专门安排一名护工,医护人员自己出钱给他买饭。当王晓东康复出院时,医院又多方协调,安排他在医院当了一名清洁工。

    步建立认为,救助王晓东体现了白求恩精神的传承。“白求恩精神就是救死扶伤,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患者极端热忱,对病人极端负责。”他告诉记者,这种精神“就像融进了血液”,80年来从未改变。

    工作中,步建立和医院同事经常会遇到患者送红包的情况。“特别是急诊患者,喜欢在做手术之前找医生,包个红包就往你身上塞。”普外一科医师乔一鸣认为,这是一种“社会惯性”。

    医生们的处理方式大致相同。“当时能还就还了。”乔一鸣说,“但有的患者家属不放心,非要给,有时我们为了安抚家属就说先放这儿,等患者手术后病情平稳了再还给他们。”

    针对这种不正之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也制定了一系列惩戒警示制度,明确规定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私自行医、外转病人以及其他以医谋私的行为,给予停止门诊资格、处方权或解聘处理,在评选先进、晋职晋级时实行一票否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遇到钱不够的患者,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除了尽可能减免费用,还经常发动医护人员为病人捐款。2014年年底,医院曾为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维族老人亚森伊明捐款两万余元,并为他购买髋关节假体,让这位本想放弃治疗的老人重新站了起来。

    步建立告诉记者,多年来践行白求恩精神让医院获得了患者的信任。有患者出院时曾说:“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我就到白求恩像前鞠个躬吧。”

    “我们必须运用技术去增进亿万人的幸福,而不是用技术去增加少数人的财富”

    对于一名医生来说,精湛的医术是立身之本。白求恩曾经提出,要“把外科手术当作一门艺术”钻研。几十年来,这种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一直影响着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医生们。

    在采访中,消化内科主任靳海峰向记者介绍了一个近期的案例。47岁的吴大姐,这两年总是上腹隐痛,为此看过很多医院,都是以慢性胃炎来治疗,但症状不见好转,非常焦虑。

    “患者总觉得自己得了癌症。”靳海峰回忆,“但通过胃镜下的一些高精尖的方法,我们发现其实是癌前病变,一个中度的异型增生。”明确病情后,靳海峰确定了胃镜下微创手术的方案,“这样避免了开刀,也节省了费用”,最后手术非常成功。

    得益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精湛医术,106岁的老红军、开国少将王茂全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多脏器功能不同程度损伤和衰竭。”他的女儿王利娜介绍说,今年5月刚住院时,“父亲的身体就像老机器一样散了架子”。

    住院期间,王茂全的病情两次反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多次进行全院会诊、科室会诊,综合诊治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脏器疾病,同时精密观察药物对不同脏器的影响,即时调整治疗方案,终于把这位功勋卓著的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干部病房主任徐海涛介绍,王茂全的病情目前已经趋于稳定,“体征平稳,意识比以前好,全天基本都清醒”。“能恢复到这个水平,我认为就是奇迹。”王利娜说。

    早在几年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就提出“看好病,少花钱”的口号。“看好病”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少花钱”则直指当前引起广大患者不满的过度医疗乱象。这句口号也反映了白求恩当年的心愿:“我们必须运用技术去增进亿万人的幸福,而不是用技术去增加少数人的财富。”

    骨三科主任冯志军记得,不久前,河北省行唐县的一位患者拿着几张核磁片子小心翼翼地问:“大夫,您看看我手术前后的片子,需要重拍或再做手术吗?”

    这名患者因车祸下肢瘫痪,被高额的治疗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冯志军仔细看完片子后说:“片子很清晰,第一次手术做得很好,不用再做了。”听到这里,患者长舒了一口气,他已经带着这些片子跑了好几家医院,医生都建议他再检查或重新手术,所需的费用是他全家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

    为了做到让患者“少花钱”,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曾向社会公开承诺: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不乱做检查,不开大处方。“目前,医院的药占比降低到40%,从宏观上控制过度医疗,治疗费用明显低于省内同级别医院。”院长吴广礼告诉记者。

    针对一些医院靠夸大宣传疗效、给介绍人回扣等方式吸引患者的不正之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为更多患者服务——去县级医院免费帮带、义务巡诊。据吴广礼介绍,几乎每个周末医院都会把县、乡基层医院的医生护士请过来免费培训,专家也会定期去基层坐诊、巡诊。

    这样的努力赢得了基层医生和乡村患者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信任,有基层医院处理不了的复杂病情时,他们倾向于选择“老八路的医院”。

    “医患纠纷一个巴掌拍不响,99%的病人都不是来找事的”

    近些年,医患纠纷频发,接连曝出的暴力伤医事件引发各界关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王秀慧从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角度谈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医患纠纷一个巴掌拍不响,99%的病人都不是来找事的。”有着24年工作经验的王秀慧判断,“凡事找找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用精湛的技术去服务,再加上真诚和良好的沟通,就能有效地减少医患纠纷。”

    24年来,她感觉自己“越干越小心,如履薄冰”,因为“护理工作每件事都琐碎细小,但每件事都与患者息息相关,对他们来说都是大事”。

    王秀慧告诉记者,护士们查房时从来不管病人叫“多少床”,而是称呼患者的名字,见到老人则尊称“老前辈”。赶上过年,她们会为患者带去饺子,患者则拉着她们的手表示感谢。

    干部病房主任徐海涛一直记得一个细节。一位老人长期卧床,肠蠕动差,护士为老人抠大便,其子女则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后来这位老人的儿子惭愧地说,“护士给做儿女的上了一课。”

    除了日常工作,护士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病人进行护理。“急性脑血管病人张口呼吸时口腔非常干燥。”护士陈玉洁介绍,“最早时我们用双层湿纱布盖在病人嘴上,这样虽然有效,但纱布糊在脸上非常痒。”为了让患者“生活质量更高一点”,她们把一次性雾化器改良制作成简易的口腔湿化器,“效果非常好”。

    王秀慧记得,2014年10月,新入院的一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上厕所时突发心源性猝死,几名护士第一时间赶到,配合医生抢救两个多小时,不停为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白衣湿透了”。尽管病人最后因抢救无效去世,但家属对她说:“虽然接受不了人这么快没了,但是感谢护士,她们很真诚很尽心,我们看到了。”

    让王秀慧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糖尿病合并癌症晚期的患者。因为多次在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患者和护士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最后一次住院时,他对王秀慧说:“我这次感觉不太好,就想在你们科走了,行吗?”

    王秀慧郑重地答应了他。“其实有时医务人员在死神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多一些温暖,多一些尊严。”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今年4月,患者平静安详地离开了,“家属非常感激”。

    无论是对普通患者的精心护理还是对危重病人的临终关怀,王秀慧始终相信,精湛的技术和真诚的服务能够带给患者快乐,帮助他们度过一段艰难的时刻。

    “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1938年,白求恩在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开幕典礼上这样说。7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一直印在王秀慧和同事们的脑海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7月14日 11 版

用白求恩精神对抗医疗行业不正之风
分布式杀伤,一种针对中国的作战新构想
美军正在为机器人时代的战争做准备
“徽姑娘”上防汛前线为官兵送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