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人常感叹:中国女人的地位应该是全世界最高的——家里都是老婆说了算。然而这些年,我们的银幕还在热映《撒娇女人最好命》这样的电影。性别平等真的实现了吗?放眼世界,女性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道路从来不平坦。
为爱而生,有何不可
《阮玲玉》(中国香港 1991)
这是上世纪30年代影星阮玲玉的传记片。她在舞台上光鲜亮丽,生活却命途多舛。她与张达民、唐季珊、蔡楚生的感情纠葛成为人们议论不休的话题。“人言可畏”是她对世界悲凉的告别。
在那个完全由男性主导婚姻的时代,她只是追随内心去贪了一点爱罢了。可是,有何不可?
事业和家庭可以并重
《蒙娜丽莎的微笑》(美国 2003)
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老师给女学生授课的一个重点仍是如何谋求一段好姻缘。与众不同的女老师凯瑟琳,却在大学开设前卫的艺术课。她在撒播自由种子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但渐渐地,女学生们终于展露了自己的真性情。
凯瑟琳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事业和家庭可以并重。女性解放的关键一步,便是可以自主选择想要的人生。
争取同工同酬
《达格纳姆制造》(英国 2010)
1968年的英国达格纳姆拥有规模庞大的福特汽车厂。在这个男性为主导的产业里,女工的薪酬少得可怜。忍无可忍之后,丽塔终于举起标语,带领工友们要求同工同酬。然而,她要面对的不仅是厂方的打压,还有亲友的不解。她一度被认为是在痴人说梦,却最终获得了面见劳工大臣的机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丽塔的坚持改变了英国,这一事件也拉开了该国颁布反性别歧视的《公平工资法案》的序幕。
家庭主妇也有春天
《印式英语》(印度 2012)
因为不懂英语,中年主妇沙希常常被丈夫和孩子们嘲笑,还被贴上了“只会做菜”的标签。远在美国的亲戚要结婚,她被邀请去准备婚宴。为了交流,她在纽约偷偷报名了短期英语培训班。在这里,沙希告别沉寂的生活,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当她在婚礼上自信地发表英语贺词时,她赢回了家人的爱与尊重。
独立而自信的女人最美丽,任何人不应该为他人而活。打开眼界,世界无限大。
传统不代表天经地义
《瓦嘉达》(沙特阿拉伯 2012)
这是对性别不平等的温和抗议。11岁女孩瓦嘉达住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身处一个保守的社会,她却有些“叛逆”:不仅偷偷穿老师明令禁止的牛仔裤,还天天想着买一辆自行车。按照传统,女孩是不能骑车的。妈妈也反对买车,瓦嘉达只能想办法自己攒钱。她的执着最终得到了妈妈的理解。
影片想表达的东西对中国人来说似曾相识:我们的老祖宗将三寸金莲定义为美的象征,但那并没有阻止我们解开缠足布。
政治权利不可或缺
《女性参政论者》(英国 2015)
一个多世纪前,女性还在为获取选举权进行不懈斗争。著名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片中饰演的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是一位著名的妇女选举权倡导者,有时候因为斗争策略过于激进,在社会上引发巨大争议。然而,正是这些先驱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保守党人特蕾莎·梅刚刚成为新一任英国首相;即将举行的美国大选中,希拉里在民意调查中也领先。今天发生的一切,应该能向百年前的斗士们微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