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阅读疗法

《实习生》:替你播种职场的“可能性”

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19日   08 版)

    这本书是给即将大学毕业的学生们,以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编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实习生》。

    很久以前听到一个话题,说的是如何把自己退回到一个实习生。这位成功人士从老本行里退出来,投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每天他都需要把自己退回到一个实习生的状态,去接受新东西做新决定,他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第二天。

    那天我正在开车,突然就很感动,觉得这位成功人士也好,职场大咖也好,是真心地愿意退回到最初的状态,去投入眼前这件事。

    实习生这个阶段有多么难得,只有走过了回头去看,你才会发现。这是你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它并不长,最多也就三年左右的时间,很快你就会褪下新人的外衣,成为标准的职场人士。之后你当然也会经历波折,但是很容易被记忆过滤掉。而初入职场那几年,你遇到的那些人经历的那些事,就像一个时间锚一样,能够迅速就把你拉回到那个什么都不懂,一切需要自己去试错排错的初始阶段。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在30岁左右完成了职业转换,很少有人在35岁之后再考虑转型。这就是职场中的30岁现象。没有初入职第一个阶段的摸爬滚打,第二个阶段就会比较被动。

    社会学家鲍曼把后现代的人格分为两种,一种叫做观光者,一种叫做流浪者。观光者是那些主动变化者,他们首先厌倦了自己的环境,观察到新欲望的产生,于是果断走出舒适区。流浪者是那些不得不走的人,他们的走是因为环境厌倦了他们的存在,他们别无选择。

    我们都无法预知第二个阶段会迎来什么,但可以做到的是,在第一个阶段让自己更快地成长成熟。在每一件事上,都用高水准要求自己,当高水准成为一种惯性,那些对付的、刚及格的,或者没有拿到高分的,在自己这儿首先就过不去。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是在什么时候种下了这些“可能性”,只是种得多了,接下来的机会也就多了。

    如果说将近十年的编辑职业中我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对谁说话”决定你如何运作手中的文本。同样的一个选题,编辑和作者讨论的时候用的是一种语言,最终呈现的时候,用的很可能是另外一种语言。前期运作阶段,怎么全方位都是必要的,可是到了最终版本,全方位一定是最让人厌烦的。

    我们的说话方式是从讲故事开始。当然,这些故事对于解决你的职场困惑很有意义。我们精挑细选了这些困惑。比如,如果同事参了你一本,到底谁该为我的伤心负责,例会成了私事曝光会,要不要把职业理想拴在一个人身上……谁都可能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不难从中找到你的菜。看过故事之后,你还会看到这个话题的“专家解读”。如果把阅读顺序倒过来,你可能就会有一点不爽,为什么让我去听一堆大道理?我没有时间,我还有更有意思的事去做。

    我们的注意力就是这样挑剔。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没意思,一定不愿意在它身上投入哪怕一分钟。但是,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有趣,它不声不响就把你吸进去了,那么,你耗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也无妨。这本书当然不是给专家以及同行看的,所以我们尽可能做到生动有趣,同时传达编辑部对这些话题的态度。但是有没有达到目的,读者说了算。

    《加油吧!实习生》 郭韶明 方奕晗主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不轻松的关系令人成长
促进成长是关系的核心价值
你有“不可或缺综合征”吗
《实习生》:替你播种职场的“可能性”
看台
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