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2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军事看点

如何避免“坏一个零件影响一场演习”的尴尬

顾吉庆 王立军 姜玉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21日   11 版)

    网上报修后,地方修理厂迅速到位帮助抢修。刘立军/摄

    组建“民”字号重装连,是借助地方运力快速输送装备的好办法。于洪军/摄

    部队外出驻训,利用地方交通部门的“天眼”系统了解沿途路况,协调地方运输公司大型托平车帮助运载坦克,借助地方科技力量攻关使老式坦克实现信息化升级……陆军第40集团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善于“借力”,推动了部队作战效能整体跃升。

    地方“天眼”系统接入作战值班室

    “部队军事行动沿途几百公里内的重要交通枢纽、几十条公路铁路交通实况一目了然。”5月初,第40集团军组织某摩步旅千里机动外出驻训,笔者在作战值班室的巨型电子显示屏上清晰看到,几百公里外各个梯队开进的整体态势,以及部队通过重要交通枢纽的实时画面。

    “足不出户就能眼观千里,实时掌控部队行动,得益于我们借来的‘千里眼’——安装在各个交通干道、重要交通枢纽被称为‘天眼’的监控摄像头。”旅长邢原铭介绍。

    之所以这么做,源于两年前的一次教训。当时部队紧急出动,尽管有交通部门现场协调指挥,还是因为一起交通事故把整个车队“卡”在了半路。后来,借助上级交通部门的“天眼”系统,重新规划行军路线,才顺利通过城区。

    受这件事情启发,集团军党委经过调研,决定在该旅组织试点,引入地方“天眼”系统,为“中军帐”构建指控部队“千里眼”。随后,作战值班室系统功能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在取得地方政府支持后,他们把驻地附近各个城市市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天眼”系统直接连到作战值班室,实时监控画面清晰呈现。几年来,该旅不断扩大接入“天眼”系统范围,先后与6个市10个余县各大交通枢纽实现有效连接。

    6月下旬,该旅驻训分队临时更换驻训场地,半路遇到暴风雨,许多路边大树被连根拔起,大部分路段交通瘫痪。跟队开进的指挥员在指挥方舱内与作战值班室对接,利用“天眼”系统准确定位车队的实时位置,当车辆接近瘫痪路段时,提前预警。按照最初制定的路线分队要经过三处涵洞,指挥员利用“天眼”发现两处涵洞因积水无法通过,及时选择迂回路线。两小时后,所有车辆装备按时、安全抵达目标区域。

    “这一做法下一步要在集团军所属部队推广,各旅团都将升级改造作战值班室。”军长张学锋介绍说,一旦这一改造完成,部队紧急出动、应对突发事件等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民”字号重装连服务野战部队

    “运坦克咋用地方托平车?”5月下旬,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集团军某装甲旅,恰逢该旅重型装备成建制远程投送,只见几十辆大型托平车,载着坦克、装甲车等重型履带装备,犹如一条“钢铁巨龙”从营区蜿蜒而出。

    “这支‘民’字号重装连,创造了装甲旅重型装备成建制远程投送的历史。”该旅旅长王海东说,他们在集团军牵头下,通过军民融合的方法协调地方运输力量,组建“民字号重装连”,“过去靠本旅的几台大型托平车投送,折腾20多天才能把全旅的履带装备运到装载站,如今两天就能完成。”

    “坦克、装甲车等重型履带装备如果不用大型托平车投送,行动慢不说,还会对途经道路造成严重破坏。” 张学锋军长介绍,专门负责重型履带装备运输的重装连距离这个旅足有上千公里,向上级申请调派重装连需要协调军列,还得派一大批官兵保障铁路装载输送。

    “远水”怎么解“近渴”?去年参加跨区基地化演习前夕,该旅在集团军支持帮助下,经过调查发现,国家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后,驻地众多企业转型升级、引进新装备,本地区就有大型托平车五六十辆。于是,集团军派人帮助该旅协调当地政府,又与驻地民政、交通等部门多方协商,最终,优中选优与9家集团公司签订协议,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签订了《应急情况下军地联合行动方案》,将具有运载坦克能力的大型托平车登记造册,分批次、分时段对地方驾驶员进行坦克装载、保密以及国防动员法律法规培训,培养出一批准军事化的社会运输保障队伍,组建“民”字号重装连。

    “连队”驾驶员全都是复转的老兵或预备役人员,经过了旅保卫部门层层政治审查,均明确了相关注意事项和责任分工,签订保密责任书。他们还建立“联合输送保障模式”,融入旅战备方案,形成了按照训练计划和重大任务时节每年不少于两次的常态拉动机制。

    “民”字号重装连让重型装备投送步入“快车道”,为战斗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第40集团军历史悠久、能征善战,打出了全军唯一一个被作战对手叫响的称号——“旋风部队”,在“民”字号重装连带动下,其所属炮兵、防空等部队全都与地方建立了“联合输送保障”机制,坦克、火炮等重型装备投送动若风发,“旋风部队”实至名归。

    3D打印机走进野战装备抢修方舱

    “挖掘机出现故障,请求火速抢修!”前不久的一场实兵演练,集团军某工兵团道桥连刚刚展开急造军路作业就遭遇意外。

    “石子卷入风扇,把水箱打漏了。”紧急关头,修理连四级军士长王玉明带着一台3D打印机赶到。笔者在现场看到:王玉明迅速测量水箱“伤口”,随即根据数据制作三维模型。很快,3D打印机“吐”出一个方形塞子。他将塞子稍加打磨,便严丝合缝地堵住了水箱漏水处,挖掘机重新投入作业。

    近年来,实战化练兵成为主流,高温高寒等极端天候下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已成常态,装备受损需要更换部件时,常面临“带来的用不上,用得上的没有带,后方筹措又太慢”等窘况,演习场上时常出现“坏了一个零件影响一场演习”的尴尬。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集团军党委提出,能不能在装备抢修中引入3D打印技术,在演兵场上建起“配件制造间”,啥坏了打印啥?集团军装备部门人员立即展开论证,买来3D打印机,在所属某工兵团率先运用于战场装备抢修。

    经过3个多月探索,该团初步掌握了利用3D打印机制作各种零部件的技术。团长李莹介绍,为提高零部件三维模型的制作速度,他们建起包含齿轮、卷盘等8类150多个零配件的三维模型数据库,制作零部件时只需调出相应的模型数据便可直接打印。

    此次演练,3D打印机先后6次派上用场,大大提升了野战抢修效率。“一台3D打印机能抵一个修理班!”王玉明感慨说,使用3D打印机,让战场维修告别了许多笨重的“坛坛罐罐”,野战抢修效率大幅提高。

    “影子保障部队”如影随形

    近年来,该集团军多个单位先后参加上级组织的跨区演习,陌生地域时常会遭遇突发自然灾害,影响部队行动的情况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集团军党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与地方建立“网络支前”机制,在组织重大军事行动时,与部队所到地的地震、气象、水利和减灾等部门提前建立联系,及时了解灾害预警信息,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

    去年集团军所属某旅参加跨区基地化训练,与途经的3省6市县的地震、气象、水利和减灾等部门取得联系,签订了“灾害信息网络共享协议”。

    “两小时后,驻地可能遭遇罕见的强沙尘暴袭击。”一天,该旅接到驻地气象部门通知,他们立即按照应急预案,撤除了装备的高架天线,将帐篷迅速装车,精密仪器立即进行防尘遮挡,并将车辆进行捆绑加固。没多久,十二级大风席卷而来,但强风过后,部队统计受损情况,除部分车辆装备的挡风玻璃被石块打碎外,无装备损坏,无人员伤亡。

    除此之外,“影子”保障队还在装备修理、远程医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笔者在集团军某炮兵旅实弹演习现场看到,两台弹药运输车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草原上“抛锚”后,最近的地方4S店服务站维修人员携带先进检测装备,20分钟赶到现场,很快便排除了故障。

    68名军地专家抱团攻关

    “老旧装备升级,地方专家功不可没。”第40集团军政委徐贵福告诉笔者,多年前列装的坦克信息化程度不高,尽管攻关小组连续奋战,可仍有自动控制、精确定位、数字信号处理等7项关键技术成为“拦路虎”。

    他们决定在采取严格保密措施的前提下,借助地方科技力量进行攻关。经过广泛调研考察,他们与北京、西安等地的7家单位建立联系,请来机电自动化、信息工程等4个领域的9名地方专家,组建“军地联合技术攻关组”。

    短短17天后,军地专业技术人员联手解出数万个复杂的技术参数,研发出“坦克间接瞄准射击系统”,使老式坦克拥有了数字化“大脑”,该型装备射击准备时间由原来的21分钟缩短到不足1分钟。

    军地专家抱团攻关,合力捧回不少“金娃娃”。5月中旬,集团军某工兵团研制的“雷锋号”空气动力救援艇多次成功完成水面、滩涂等复杂环境试验,为部队执行抗洪抢险等任务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

    “能够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这项技术革新,离不开地方力量的援助。”团长李莹介绍,在革新项目“卡壳”后,一家航空企业提供了新型复合材料,满足了空气动力救援艇重量轻、强度高、抗磨损的要求。他们又引进一家汽艇公司某型号发动机,为空气动力救援艇提供了强劲动力。

    通过集成6家公司13项先进技术,新型空气动力救援艇“横空出世”:它不仅能在浅水、沼泽、滩涂上航行,在草地、雪域、冰面等特殊条件下也能行动自如,极大地提高了部队抗洪抢险、救援的效率和安全保障。

“我是准备随时上战场的”
如何避免“坏一个零件影响一场演习”的尴尬
“红军长征过南阳”图片展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