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在美国做访问学者。趁中美旅游年之便利,暑假我携母亲和儿子赴美国探亲。到美国后,我们从旧金山展开了自驾游旅程。在自驾游中,我曾为碧蓝广阔的大海心潮澎湃,也曾因丰富多彩的景色流连忘返,对于汉堡和薯条一类的美式快餐,我也从有些抵触,渐渐过渡到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在欣赏美景、品尝美食的同时,我也时时注意观察一些细节,感受中美之间的人文差异。
在去优诗美地国家公园的路上,我们看到,许多美国人拖家带口前去游玩,好多人甚至带着襁褓中的婴儿。我当时有些不解,也很感慨,这么小的孩子,既欣赏不了美景,也感受不到什么,大人为什么会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出来游玩呢?
在去看树王巨杉的路上,由于路途颠簸,刚过6岁的儿子皓皓有些呕吐,我们一直背着他。一些美国人见状,忍不住发笑。这时我们发现,沿途有许多像皓皓这么大的美国孩子,都是自己走路。这激发了皓皓的要强精神,挣脱我们开始疯跑起来,呕吐似乎也好了。
在美国旅游,有一点一开始特别不习惯:吃饭不但要交税,还要给服务员小费;住宾馆有人帮你停车,要给小费;退房之前,要在枕头下塞一定数量的小费,感谢打扫房间的人。后来有些习惯了,也渐渐明白,在美国,小费是劳动者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小费,则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
我们到达优诗美地国家公园的那天,恰逢周末,人流车流密集,停车场很难找到车位。偶尔看到有空着的车位,却发现是残疾人专用的。美国人哪怕为找个车位转上三圈五圈,也没见谁往残疾人专用车位上停车。当然,入乡随俗,我们不好意思、也不敢把车停到残疾人车位上。
在这趟美国探亲之旅中,我们经常选择食宿在家庭小旅店。住家庭旅店有很多好处,比如,有空的时候,我们可以与房东切磋切磋中国菜、美国菜,谈论谈论中美两国风俗人情的不同。交流过程中,美国房东经常表现出对中国发展的赞叹、对中国文化的景仰。而我们,也非常乐意从与他们的交流中品味、欣赏、学习与比较,体会中美文化的“和而不同”。
(作者简介:甘霖,80后,江西省九江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讲师)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投稿邮箱chinausa@ao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