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笔者所在的北方某县在乡镇中小学选拔80名教师到县城中小学,其中,小学和中学各40名教师,条件是至少3年教龄,40岁以下,通过考试择优录取。乡镇中小学缺额部分的老师,将从新聘的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中补充。
我们县总共有7所乡镇中学,从中选拔40名骨干老师去城里,这对农村中学的孩子显然是不公平的。就像一个人,已经骨瘦如柴,却还要让他去给一个胖子献血,这公平吗?
3年教龄、40岁以下、择优录取。有这三个条件,分明是把乡村中学各学科顶尖水平的教师选拔走,让城里的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而乡下的孩子,永远处于劣势。这分明是说:城里的孩子是孩子,农村的孩子是土坷垃。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教育的最高处在哪里?当然是在农村,哪个地方最需要名师,哪个地方就是教育的最高处。
笔者多么盼望,真正有志向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的老师能留在乡村,因为,这里更需要名师,真正的名师。
因为,你不在乡村任教,也许永远无法得到如此的“享受”:
有的学生家长,天天骑摩托从学校门前经过去打工,但是,学生上3年学,一次也不会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一旦辍学,立刻会绕过学校门口,手机关掉,仿佛生怕孩子会上学似的。你在城里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吗?
有的学生,整整60天的暑假,一个字也不写,天天跑着玩。你在城里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吗?
笔者有一个理想:那些真正有志向的名师,请到乡下来,因为乡下更需要名师,是那种真正的名师,不是那种逼着学生多做题才能出成绩的老师。
唯愿那些真正有信仰的名师,能留在乡村,证明自古名师在乡间的古训;唯愿那些乡村的学生更刻苦地学习,尊敬老师,让那些留在乡村的老师感到欣慰。
更何况,我们有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出现在学生们面前,他们魅力四射,我们争取用最快的时间把他们培养成名师。
笔者希望,总有一天,在笔者所在的县,城里的老师想到乡镇中学任教,那是有条件的——至少3年教龄、40岁以下、择优录取,而且多一个条件:立志乡村教育,立志成为名师。
(作者为基层教师)
上图:5月23日,宁夏西海固,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除了耕作的农民,还有很多扎根乡土的乡村教师,他们耕耘在同样简陋的三尺讲台前。这些乡村学校设施简陋,年级建制不全,有的教学点甚至仅有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
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