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这句火了多年的励志“鸡汤”,放在已小有成绩的创业者身上,大都适用。
7月14日,在长春市4所高校举办的大学生创业英雄10强巡讲会上,“梦想”这个词被高频率提及。8位2015年大学生创业英雄分别走进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建筑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与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分享创业经历与心得体会。
在大学生眼里,听这些刚毕业没几年的90后创业者分享过来经验,更像是一种朋辈间的交流,比起企业家们高大上的商业理论,“更贴近实际、更有可复制性”。
弄清为什么要创业
“所谓梦想,就是弄清楚想要什么,为什么要创业。”惠很多科技有限公司驻马店分公司董事长王艺颖说。这个高中开始创业的90后姑娘,16岁就分析了自己的未来: 跆拳道国家二级运动员,学习成绩不好,既非官二代也非富二代,女孩也不能总靠练跆拳道吃饭,所以必须自己做点事。
敢想敢做,王艺颖拿着参加跆拳道比赛获得的1.5万元奖金,跑到驻马店下属的县城,租了个露天场地办起了跆拳道培训班。暑假两个月,净赚8万元。
现在,王艺颖已经在驻马店做起了教育集团,囊括了跆拳道、早教、幼教、幼儿园、学前班、中小学辅导课等教学内容。同时,她还加盟了深圳惠很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股东之一,在老家开起了分公司,经营网上社区生活服务平台。
“梦想带来不了什么实惠,但却是创业者创新的动力源。”王艺颖认为。
大一时,年收入已超过40万元的王艺颖投资过一些项目,因为欠缺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她提醒想创业的年轻人,可以激情创业,但要理性行动。
她觉得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增加的是创业基数而不是成功率,“我身边就有不少创业者,坚持了半年左右,项目就夭折了”。
事实上,想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是否适合创业,有时并不容易。南京城市之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阚逸龙就曾有一段泡网吧度日的迷茫期。
大一时,由于过多精力放在了社团活动上,期末考试阚逸龙挂了3科。可囊中羞涩的他交不起补考费。想到家境不好,毕业找工作后得艰难应付南京的房价和消费时,他觉得未来“很灰暗”。
在网吧里颓废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一位本校同学参加创业比赛,收获了丰厚的奖金,还得到了学校的认可,阚逸龙眼前一亮,“或许我也可以通过创业改变自己的命运”。
大二时,基于兴趣,阚逸龙开了摄影工作室,同时租赁学士服和西服等服装。门槛低、投资少,阚逸龙很快每月能收入2万~3万元。第一次创业的顺利,让他很是兴奋。
后来,他积极参加各类创业比赛,也如愿拿大奖得奖金。2013年,O2O概念兴起时,阚逸龙和学校志同道合的伙伴做起了一款名为“城市之星”的生活服务类App,一年后得到了第一笔5000万元的融资。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最渴望做什么?”当阚逸龙把同样的问题抛给身边的同龄人,很多人会一时语塞。
阚逸龙建议大学生,在创业前应当想清楚:创业是认为自己不适合读书做研究、不想当上班族,还是因为跟风。
拓展自己的人脉圈
“想把创业项目做大,让公司存活下来,你需要结识优秀的人,与他们为伍。”送姜科技CEO王昭赢总结道。
和阚逸龙一样,王昭赢的团队里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团队很重要,比公司有多少钱更重要。”王昭赢告诉大学生们,认识对的人,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为了广交友、发现人才,王昭赢和团队发起成立了中国高校青年领袖峰会,已经做了三届。此外,他们还创建了一家公益性创业学院,定期线上线下学习和聚会。
能走到今天,王昭赢很感谢遇到的那些优秀人士,“他们有想法、有资源和行动力”。
2005年高考落榜后,王昭赢曾在山东大学附近的一家火锅店打工。本以为自己的人生也就如此的王昭赢,结识了一帮山东大学的大学生朋友。羡慕朋友大学校园生活的王昭赢,决定复读,后来考入辽宁的一所大学。
两年前,王昭赢和两位校内好友一起到北京创业。现在,他们3人创办的送姜科技已经发展到100多名员工。
在北京的一次活动中,王昭赢认识了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还得到了他和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共500多万元的天使投资。
“发现人才,还要能留得住才行。”成都蚁世纪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成兴说。
大学期间,有12个小伙伴和杨成兴一起创业。后来,这些创业伙伴纷纷退出。杨成兴反思后明白,除了基础工资,没有给他们更多的回报和发展机会,自然留不住人。
他特别提醒正在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一定要让一起创业的人与你共同成长。
对于如何去接触身边优秀的人脉,浙江义乌恒沃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柯艺峰有另外一番体会,“每个人身边都有自己羡慕、觉得追不上的人,不要因此就躲着他”。柯艺峰的经验是,主动靠近,推介自己,和对方成为朋友。这样的人才会给你有价值的帮助。
从细分领域的微创业开始
微创业因其成本小和规模小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创业者青睐。在高校巡讲的8位创业英雄大都是从微小项目做起。
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给出一个微创业的定义,即微创业是建立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意驱动型的基础上,通过微成本、微公关和微管理实现价值创造的新型创业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青年创业模式,包括青年创办的微型企业,或通过微博、微信、互联网平台进行新项目开发和创办电子企业的创业活动。
李家华提醒正在微创业的大学生,要有全新型或改良型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立得住。
北大纵横股东副总裁熊浩,最近几年喜欢投资一些大学生、研究生和MBA学生的项目。他认为,接受过系统教育比没有接受过的人创业成功概率要高一些;而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和学过系统工商管理的人创业成功概率还会再高一点。他建议想创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注意提高学习能力、多积累专业素养。
在王昭赢看来,大学生选择微创业项目时,要从擅长的领域入手,而不是看别人做互联网+、O2O模式或VR领域就盲目跟风,还是应结合自己特长和专业来做项目,才能走得远。
惠很多科技有限公司驻马店分公司董事长王艺颖就曾发现,一些创业者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花费很多精力投资其他领域的项目,或是项目第一炮没打响,就想着做第二个项目,“结果哪个也成不了”。
她建议初创者瞄准一个细分领域,快速构建市场壁垒,这也正符合微创业的特点。
(葛颖、秦志聪、虞琪元、蔡佳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培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