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机关部门现在还是乐此不疲地坚守一套与时代脱节的思维习惯、办事程序,享受那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主场、上位感觉,不妨称之为执政的“仪式感”。
近日,我去本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一个学术性社团的旧证换新手续。去之前,我按照邮件通知,反复研判,认证准备材料,可是到了那里,还是被告知缺这少那。两次换证未遂,我气不打一处来,第一次想拍桌子走人,第二次直接想拍人了。
我的气愤在于,法人登记证书印着有效期限,过期作废,为什么还一定要以旧换新?而且都要上门办理?退一步说,为什么不能给每个社团一份具体的办理清单?省得来回折腾。
后来看到一篇文章,才发现我经受的折腾,哪能跟企业界朋友比?一些企业界朋友反映,尚未办完手续就觉得自己被虐成了狗。比如,为了办理“三证合一”,要把原来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收回去,换给企业一个新的营业执照号码,证照/账户涉及的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去网上统一数据库中调取企业的新营业执照号码,而是让企业重新跑一圈办理更新,还要带齐证照、公章、复印件,排队等叫号。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互联网+”,我想,那些政务服务部门还是先研究怎么基础性地“+互联网”吧。我想,政务服务部门不可能不上网、不看微信吧?
不过,我和我身边的朋友总能感觉到。一些机关部门现在还是乐此不疲地坚守一套与时代脱节的思维习惯、办事程序,享受那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主场、上位感觉,不妨称之为执政的“仪式感”。这是一种可怜又可叹的坚守。可以说,不首先破除这种“仪式感”,一些人就不可能放下身段,不可能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责任感”。
最新的消息,全国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登记模式(《人民日报》7月31日)。这个模式,明确采取“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份证照”的流程,要求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企业只需等待2个工作日,即可办理以往至少15个工作日才能够办结的所有证件。
显然,这个改革是 “三证合一”登记模式的升级版,看点在于一些地方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吸纳了基层民意;亮点在于,那种折腾人的携带证照公章、排队等着叫号的“仪式感”,自此有望大规模地消失。当然,服务窗口前面可能还有吐槽点,这也是问题点,应该成为“问题意识”的监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