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8月8日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1994年公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进行了修订,指导各地加强“十三五”期间医疗机构设置管理。其中提到,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的限制。
《指导原则》强调,各地要严格调控公立医院总体规模和单体规模,规范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指导原则》明确了2020年全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主要指标。根据指标要求,到2020年,中国每千名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医院达到4.8万个,其中,公立医院3.3万个,社会办医院1.5万个;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500张,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800张,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1000张。
据悉,与1994版相比,新《指导原则》在医疗机构设置基本原则中,增加了统筹规划原则、科学布局原则和协调发展原则。新增的3项原则强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符合属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区的公立医院数量,鼓励新增医疗机构在中心城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及交通不便利、诊疗需求比较突出的地区设置。控制公立综合医院不合理增长,鼓励新增公立医院以儿童、妇产、肿瘤、精神、传染、口腔等专科医院为主。促进康复、护理等服务业快速增长。
国家卫计委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指导原则》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每5年更新一次,根据考核评价的情况和当地社会、经济、医疗需求、医疗资源、疾病等发展变化情况,对所定指标进行修订。
继续积极推动社会办医
7月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在回应记者关于民营医院发展的问题时表示,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卫生发展方式、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加卫生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国家卫生计生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引导力度,严格规范行业管理,大力推动社会办医依法、有序、健康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民营医院数量达到1.45万个,占到全国医院总数的52.7%,这个数据比2010年增加了106%。民营医院的床位数量达到了103.4万张,占到医院床位总数的19.4%,比2010年增加了161%。
“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数量、床位数量、人员队伍都在不断扩大,而由社会力量所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毛群安说。
据毛群安介绍,近年来,我国在鼓励社会办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是公开区域医疗资源规划。我们要求各个地方制定并公开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体系的规划,为社会办医发展预留空间,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二是规范医疗机构设立的审批。落实先照后证的改革,优化设置审批程序,为社会办医提供公平的发展空间。三是推进医生的多点执业。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共有4.4万名医生注册了多点执业,其中到民营医院执业的占到了35.55%。四是减少运行审批的限制。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配置申请,重点考核人员的资质、技术能力等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相关指标,而在床位规模、门急诊人次等业务量评价指标的要求上,可以适当降低。五是加强财政资金的支持。卫计委协调财政部门,落实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是同等的补助政策,提升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临床能力和学术地位。六是纳入了医保定点范围。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新农合的定点范围,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序开展。
此外,毛群安也指出,社会办医疗机构目前还存在人才和技术力量方面的困境,在医疗质量和社会信誉度方面还有待提升。
下一步,卫计委将继续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积极推动社会办医疗机构。毛群安表示,比如强化设置规划,引导社会办医有序发展。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与公立医院形成功能互补、良性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鼓励社会办医举办新兴和急需的健康服务业,包括老年护理、日间护理、临终关怀等。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走内涵建设的发展道路,不要片面地扩大规模。同时,进一步加强全行业的监管,坚决依法惩治和打击违法违规的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推动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监管和指导力度,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放、管、服结合,多措并举,推动社会办医的良性发展。
解决公立机构不能解决的难题
日前,由中国医院协会民营管理分会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协办的“2016中国社会办医峰会暨首届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年会”上,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发表了在社会办医方面各自的看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介绍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办医保险定点的基本情况,并对社会资本办医提出了三点预期: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应更多地强调竞争性;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一定要具有创造核心价值的原始动力,注入中国价值创新的核心;社会资本办医能够破冰,解决目前公立机构不能解决的难题,比如事业单位性质、人才激励、社会治理等问题。
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在介绍深圳市医疗整体情况时表示,深圳市目前常住人口1500万,但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为了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的需求,深圳市目前致力于调动社会资本优势,加快增加医疗资源总量,逐步实现构建多元化医疗体系格局,以实现满足居民卫生保健需求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深圳市做了诸多探索与尝试,包括规划准入,撤销壁垒,满足现在多元化办医需求;构建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推进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办医互相合作局面。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表示,在政策的支持下,随着市场的开放,社会资本办医数量越来越多,而随着其快速发展,一些优势和问题也逐渐凸显。优势在于社会资本办医有着公立医院之外的市场需要;内部政策灵活,人才积极性高;可进行精细化管理,服务质量高。而问题也很明显,如政策上的磨合;国家公益性补偿缺失;成本回收困难等。她还特别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为例,医院在优秀管理团队的带领下,面对社会资本办医共有的问题,采取了很多不同的政策和策略,充分利用北大医学部现有资源,同时吸收全球优质资源,几条腿走路,克服了诸多困难,逐渐找到并凸显自身优势。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对医疗卫生领域而言的机遇和挑战、实施情况及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分享。他特别指出,京津冀一体化将导致人口结构、疾病结构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变化和调整。随着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整个健康产业将会出现巨大的市场空间,社会资本应该找到最能发挥出资本活力,同时是现有医疗服务体系中相对薄弱的地方,焕发自己的生命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鄢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