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度极高的里约奥运盛会,让国人再次感受到竞技体育的巨大魅力,奥运赛场是精英体育舞台,但全民健身却是所有民众可以像奥运明星一样挥洒汗水和泪水的舞台,尤其当奥运金牌的数目多少,不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体育整体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时更是如此。
比如“奥运首金”的概念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在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项目中产生,杜丽和易思玲分获银、铜牌,赛后在国内各门户网站的评论区和社交平台上,几乎看不到谩骂,多的是鼓励和理解。
再比如傅园慧没有获得金牌,但她却凭借一段率真的采访成为“网红”——“洪荒少女”“游泳界的一股泥石流”“段子姐”等称呼不胫而走,一夜之间,傅园慧的微博涨粉百万。国人对“洪荒少女”傅园慧的喜爱,源于她在竞技体育中展现并传递的单纯快乐。
同样,力挺在400米自由泳中憾失金牌的孙杨,赞扬中国女排姑娘的拼搏精神,都显现了越来越多的国人摆脱了对金牌的膜拜心态,民众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对体育健儿的尊重正不断加强。
全民健身对接“健康中国”
“唯金牌论”的年代逐渐过去,竞技体育不再是衡量国家体育发展的唯一标准,全民健身更是被提到与奥运战略一样的高度。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在中国科协体育论坛上,成都体育学院郝勤教授认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必然面临一个拐点,“北京奥运会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顶点,也是过去我们体育体制发展的顶点。既然是顶点,它就一定会是拐点。我们要么下山,要么换种方式再爬。”
今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作为“十三五”时期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指南,《计划》明确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等一系列具体目标,勾勒出未来5年全民健身的蓝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前不久发布的‘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从医、卫、体、食、药等8个方面对推进健康中国提出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位列其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李颖川表示,《计划》将全民健身定位于“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意味着在“十三五”国家发展总体布局中,“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首次对接。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刘国永认为,如今的全民健身理念,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强身健体,而是与经济、教育、文化、养老等事业相融合,形成了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四位一体,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全民健身作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还将对社会和谐、培养健康心态、养成公平诚信和规则意识等有提升作用。”刘国永表示,“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全面对接,才有健康的个体、健康的家庭、健康的国家和民族。
全民健身已成国家战略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几十年来,随着举国体制优势的彰显,中国在竞技体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世界大赛金牌的映衬下,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而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过程中,我国国民体质普遍呈现出下降趋势却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今年上半年,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发表的一项跨度15年纳入60万人的全国性系列调查证实,中国人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
这项研究比较了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国人的几种身体素质变化,结果发现,国人静息心率有增加的趋势,握力越来越小,身体越来越僵硬,身体平衡能力越来越差。研究还发现,15年来,国人越来越胖,肥胖率以每年0.32%的速度增加,超重现象则以每年0.27%的速度增加。
这一调查结果在去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中也有所体现。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出现喜忧参半的变化——全国青少年肺活量经过持续20年的下降,从2010年开始呈现出较为平稳的上升趋势;50米跑速度素质开始稳步回升、立定跳远爆发力素质出现好转;耐力素质方面7岁至18岁青少年耐力素质止“跌”并逐步回升,但大学生耐力素质持续下滑。此外,超重、肥胖检出率依然居高不下,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报告指出,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主要问题包括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导致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不高,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相去甚远,以及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各级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短缺。
而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在线民调结果显示,仅35.5%的受访者表示平时有运动的习惯。调查揭示,公众在日常健身运动中遇到的最主要的三大困难依次是“没有场地”(47.9%)、“没有时间”(14.0%)与“费用太高”(12.9%)。具体而言,87.7%的受访者直言身边没有免费的运动场地。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忧虑地指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问题是全民健身的重中之重。”
这些年,相关部门在青少年体育教育改革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体育课改革、实施健康教育等,但青少年体质还是有下降趋势,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国人的教育观念上,“全民健身需要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一种在价值选择上重视体育的共识。”谭建湘说。
要金牌更要强身健体,三大球的成绩持续下滑,体育基础的薄弱和人才的匮乏充分说明,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离不开全民健身这一基础工作。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既是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迈向体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更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当务之急。
胜负观的转变,民生工程的实践
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仍高居奖牌榜前列,很多国人不再是简单为胜负叫好,而是将某位体育明星,当成自己的偶像,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去,这恐怕是中国体育自北京奥运会以来,最重要的改变之一。
2011年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使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每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持同步,协同推进。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事业从体育工作的一个环节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其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在政策的鼓舞和推动下,体育已不再只是电视上运动员的争金夺银、为国争光,也不再仅限于中老年人群跳跳广场舞、打打太极拳这样简单地活动筋骨,而是一项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民生工程。
在众多的全民健身项目中,看似“最简单”的“跑步”不折不扣成为全民健身的代名词之一。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已被列入正式竞赛计划的马拉松比赛超过800场,远超去年全年的200场,但这仍然无法满足国内跑友的需求。
比如,拥有悠久历史的北京马拉松提高了报名门槛,要求报名者至少要在过去一年半内完成过半马比赛,但仍有6万余人报名,而最终的中签率不到一半。
和跑步热不相上下的,是草根足球、校园足球的发展。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校园足球要支持建设两万所左右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5年足球特色校要达到两万所。去年9月,北京市崇文小学等8627所中小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北京市延庆县等38个县(区)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
诸如校园足球活动、校园足球夏令营、全国各地中小学的校内足球联赛、校际足球联赛数不胜数,更多的孩子走出教室后跑向操场,在足球运动中收获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全民健身监管需要法律保障
今年6月23日正式公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作为“十三五”时期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计划》相较以往,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对全民健身的“突破性认识”,将全民健身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过去我们的认识就是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现在的认识已经超越了过去对体育的认识,现在不光是要健身,还要健心。上个周期我们把全民健身更多理解和定位在体育系统、体育行为,这个周期更多地理解为社会范畴,那么它推动的方式也要通过融合发展,是体育和医疗、卫生、旅游、教育、文化的融合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表示。
既然不是单纯的强身健体,就更加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在解决场地设施如何监管这类突出问题时,急需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
“过去这方面的问题,很多情况是法规、政策、标准没有或者不健全,或者是有了却监管和落实不够,像大家非常关心的‘毒跑道’问题就是因为监管不够。所以这个《计划》发了之后,我们要有更具体可行的方案来监管落实。”刘国永说。
当然,除此之外,全民健身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比如,各地在城市改造、拆迁、新建扩建过程中,如何落实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把更多土地资源用于体育锻炼、全民健身;如何利用土地、税收等杠杆,盘活体育场馆存量,将一些利用率不高的大型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废旧场馆设施改造成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而对于不发达地区,则应该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进行资助、支付、政策引导,等等,实现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杨屾 实习生 潘衡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