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8月2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让孩子们演唱裕固族民歌

在肃南“寻找安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实习生 王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8月22日   08 版)

    “这里需要我们。”学校放暑假后,兰州大学大一学生刘西罗没有回云南老家,去了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字已经失传,语言虽然保留,年轻人中会说的却越来越少。作为兰州大学文化行者社团中“馆语计划”团队负责人,刘西罗下决心要做点什么。

    早在2010年,作为兰大文化行者社团的负责人之一,裕固族大学生安妮带领社团的小伙伴来到了肃南县城,建立了裕固族童声合唱团。

    起初,由于不懂裕固族的语言,安妮翻译不了原生态的民歌和童谣,合唱团的工作困难重重。后来,她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包括当地文化研究单位的老乡、裕固族老师以及裕固族学者。最后,安妮的愿望实现了,35个裕固族儿童在县城大礼堂为大家带来了民歌演唱。

    自此以后,每年暑期,肃南县城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寻找安妮——少数民族儿童语言传承计划”项目的成员。刘西罗听说,当初给项目起“寻找安妮”这个名儿,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像安妮一样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经过4年探索,“寻找安妮”项目逐渐完善和成熟。2015年暑期,项目团队招收到60多名学员,在近一个月的暑期实践中,团队不仅开设音乐课程,教儿童唱裕固族民歌,还组建了舞台剧表演团队,甚至协助裕固族研究所举办“裕固族语言文化进校园师资培训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语言教学环节,团队还邀请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语言学博士和当地语言老师一起授课。

    暑期时间快结束时,“花儿朵朵”童声合唱团在肃南县影剧院演出,《萨娜玛克》《西至哈至》《十二生肖》等裕固族原生态民歌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张掖市电视台、肃南县电视台还全程拍摄了合唱团的演出。

    2016年,“寻找安妮”进行到了第六期,团队将活动地点转到了肃南皇城镇。作为肃南县城唯一的小学,红湾小学已将儿童合唱团办成了一个长期性组织。“不需要我们作为桥梁,当地政府和学校也能做得很好了。”第六期项目负责人谭淇高兴地说。

    这个暑期,兰州大学文化行者社团“馆语计划”团队也走进了肃南县城,10名成员全部来自兰州大学,另外还有3名浙江大学的同学加入进来。在肃南农村,团队招募学员时,很多小孩听说大学生来了,都报名加入。“刚开始,团队只招到了十几个学员,后来学员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有30多个人。”团队成员焦新雁说。

    “馆语计划”针对裕固族文化传承,项目名称中的“馆”字指肃南县裕固族民族博物馆,围绕着博物馆,团队成员带领学员展开了一系列的学习与活动。

    焦新雁负责的是“魔法百宝箱”,在她的指导下,学员们制作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她说,有些裕固族孩子在制作手工方面很有天赋。在暑期实践结束的时候,团队还为学员们办了一个小型的展览。

    在“儿童导览手册”活动中,学员们一个个地画博物馆展品,为博物馆制作宣传册。“我家的宝贝”是让小朋友们介绍家里比较有意义或者比较老的东西,由刘西罗负责。在学员展示的展品中,很多都是裕固族特色的头饰和木雕,精致而富有特色。

    “馆语计划”团队还利用晚饭时间帮孟先忠整理编辑家谱。孟先忠是一位裕固族老人,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自己的家族,准备用家谱来展现裕固家族文化。由于他不懂电脑,很多工作无法进行。团队成员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参与其中,将家谱编辑好并全部打印出来,交到了老人手中。

    在各方努力下,裕固族少年儿童会说裕固语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自信。“这些成果令人欣慰,也鼓励我们继续走下去。”刘西罗说。

“一整个山的索玛花正烂漫”
在肃南“寻找安妮”
“上大学的学费不愁了”
阿克苏留守儿童的“温情驿站”
祝福草原 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