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常不同,这次回国的吴薇带着任务——她要推广她的创业项目“美国亲戚”,她想让留学生的家长知道这个项目。
“美国亲戚”是吴薇和3位合伙人联合创办的面向在美中国留学生的紧急服务项目,目的是解决留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吴薇曾是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中文教师,也是学校中文部的主任。为了让美国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她在学校开设了汉语拼音课。意外的是,原本仅面向美国学生的拼音课却吸引了很多中国留学生。“很多中国留学生因为语言上存在障碍,学习英语课程吃力,看到课表上有中文课,就选择了我的课。”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吴薇渐渐加深了对他们的了解,也发现现在的留学生和当年的他们有很大的不同。
1998年,毕业于北大的吴薇来到美国,就读于得克萨斯克州农工大学布什学院,她是该学院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布什学院是新建的,很多制度并不完善,老师也缺少接待中国留学生的经验,她遇到的所有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房间的煤气管道坏了需要她联系社区服务的人来修缮,遇到车祸需要她打电话求助保险公司,直到毕业,学校的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她的问题。毕业后,吴薇在一家电子元器件公司找到了工作,因为对教育感兴趣,她申请到休斯敦大学兼职教课,开设了汉语课为外国学生讲解中国文化。3年后,她决定全职教书,于是到了卡萨斯州立大学成立了中国交流项目组,一做就是8年。
吴薇说:“现在的留学生和我们当初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大多数都是‘小留学生’,家里比较富裕,因为年纪比较小,生活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受到挑战。遇到紧急事情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在国内他们有家长、亲戚帮助,到了国外却是举目无亲。”
一次,一个中国留学生与家人失联一个多月,电话打不通,发信息也没有回复,家长急坏了,找到了中国大使馆,大使馆随后联系到吴薇。吴薇通过联络教育系统找到了该生所在的学校和院系,并通过网络发帖联系到该生的同学,找到了她的住处,得知她一切正常,没有生命危险,但仍不愿意联络家人,也不愿意和吴薇沟通。后来吴薇与她的室友交谈,希望室友能够带话告诉她家人很担心,需要和家人取得联系报个平安,最后这个留学生与家人取得了联系。原来这位留学生遇到了较大的学业压力,无法面对家长关心的追问,所以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留学的过程对一个人成长挑战很大,不仅是学习,是整个生活,是一个人离开家长之后独立成长的时间。美国的大学没有班主任,如果没有家长和亲戚陪在身边,出了任何事情孩子都会感觉孤立无援。”看到无助的留学生们,吴薇决定成为他们在美国的亲戚,在他们需要家人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帮助。
让她欣喜的是,有这样想法的不止她一个。刘江和马宝林现在也居住美国,看着大批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他们也想为这些孩子提供些经验,成为留学生在美国的亲戚,于是他们启动了“美国亲戚”项目。2014年,吴薇辞去所有的工作,正式加入到团队成为合伙人。
“美国亲戚,顾名思义,就是要做留学生们在美国的亲戚。”吴薇介绍,提供紧急情况下的服务是他们的核心业务。“学生到了美国后需要办理保险,学习开车,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提供咨询服务,让他们知道要怎么做。最重要的是,我们会帮他们解决一些紧急情况。比如出了车祸后,学生一般比较恐慌,这个时候给我们打一个电话,我们就会对他进行指导,告诉她与当地警察局取得联系,去医院进行紧急救护,与保险公司做联系。”吴薇说,他们主要提供咨询服务,进行指导,如果语言上存在问题,他们会提供翻译帮助,情况严重时,他们会派人到现场提供帮助。
目前,“美国亲戚”提供车祸处理、法律援助、超速罚单、遭遇勒索抢劫、申请驾照、签证过期等10多项服务,并与多家律师事务所、教育机构进行了长期合作。学生缴纳365美元的入会费用,便可享受“美国亲戚”的服务。
“美国太大了,留学生遍布各洲,我们想做到对中国留学生的全方位覆盖。”吴薇说,现在他们在洛杉矶、纽约、华盛顿、芝加哥、西雅图、旧金山等城市都有联络中心,并提供24小时的服务,“留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希望他们能第一时间想到找美国亲戚。”
吴薇认为,目前国内有些家长对留学不了解,接受到不对称的信息,存在不对称的期待,只有和家长接触到,让他们了解到孩子在国外的生活情况,才能明白“美国亲戚”存在的意义。
现在,吴薇的团队共有20多人,他们和吴薇一样,都是在美国求学、工作、生活的华人,他们对美国社会的各个部门比较了解,也在不同领域有所建树,这群明白中美差异、了解适应新社会系统中存在哪些难点的人,希望为这些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的服务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告诉他们解决的方法。留学是一个教育过程,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掌握生活中照顾自己的技能。我们希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问题时有一个像亲戚的人出现告诉他们怎么解决,给他们经验,之后再让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吴薇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