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我们都要上路,路边鲜花开放,阳光万里。新疆喀什到北京这条3420公里的路,很长,两个小时的时差、50个小时的火车。提着行李箱,一路向东,怎么回头也望不到家乡。
我是第一次出远门,一走便是四年。行李箱里装什么就成了这个暑假家里的大事。这段装箱过程持续了一个多月,全家参与,轰轰烈烈,每个人自顾自地打着小算盘,让我根本抢不到主动权。我恨不得把整个衣柜搬进箱子里,夏天的裙子、冬天的大衣,舍不得每一件喜爱过的衣服;奶奶拿出珍藏的布料,妈妈日夜拿着针,缝缝补补,打算为心爱的“豌豆公主”做好一套被褥,坚持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爸爸提来各种干果小吃、亲自督促打好的馕,想在我的行李箱里占有一方领地。
他们把天南海北买回来的东西堆在家里,以过来人的身份在我的行李箱里装满祝福。起初,我的态度是无所谓的,想装什么就装什么吧,可离家的日子越来越近,要带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事关我刚进大学校园的姿态是潇洒飘逸还是气喘吁吁。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全家召开会议,筛选物品。委员们一致同意“宁可多带一箱,不可少带一件”。最后的结果是:随身携带急用物品和衣服两箱,吃的和被褥邮寄,爸爸帮我把箱子提到学校。
临行前,最后一次检查行李。妈妈亲手缝制的被褥软绵绵的,阳光底下晾晒过的棉被散发出太阳的味道,轻轻触碰就像在云朵上打滚一样。这棉花是妈妈细心挑选后,送去弹过,好几次,我都看到妈妈回来后身上都粘着零星的花絮,一针一线里包裹的是对我满满的祝福和想念。我嘴馋,闲暇之余喜欢吃小零食,爸爸最担心的就是我在北京吃不饱。爸爸订做的馕,奶味香浓、纹路清晰、嘎嘣脆、天然无防腐剂,还能保存一段日子。巴旦木、杏仁、夏威夷果……这些具有新疆特色的干果装满了箱子。我的大学啊,大包小裹,但是我知道,即便这样,仍包不住他们浓浓的亲情。看着满满当当的这些东西,想着父母细心准备的日日夜夜,我还在家,已经开始想家。
时隔两年,行李箱越来越轻,在家的日子越来越少。那年夏天我无比憧憬大学,今年夏天我无比怀念那年,一家人用爱装满的行李箱。在北京的我,多渴望在古尔邦节的清晨,陪爸爸挑一只肥羊,在妈妈清洗羊肠的时候帮她倒一壶热水,电话那头节日气氛浓厚,欢声笑语。电话这头,我打开行李箱,嗯,家的味道。
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