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成都看什么?有网友回复“去看3D版的真实大熊猫”“去看成都人民安逸的慢生活”“去看川剧变脸和我妈妈变脸哪个快”。不管是玩笑还是真实想法,大部分人对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都充满着憧憬和期待。当然,还有一个地方也值得去看看,那就是被称作大众“神车”的捷达和速腾“兄弟俩”的诞生地。
作为月均销量3万台上下的热销车型,捷达和新速腾是A级及A+级汽车市场上的翘楚。而作为他们的诞生地——一汽-大众西南基地,本身也有不少颇具吸引力的看点,因为这里体现着现代汽车制造的科技魅力,更是西南地区汽车产业的重镇。
在25年的发展中,一汽-大众在长春、成都和佛山建有三大基地。作为第三工厂,成都工厂成立于2009年5月8日,规划占地总面积为130余万平方米。2015年11月,四期扩能项目正式投产,基地总体规划产能达到60万辆,最高满负荷生产能够实现80万辆产能。
在一汽-大众内部有这样一个说法:“好的轿车从冲压开始。”整个冲压车间占地面积64791平方米,拥有5200吨、6900吨和8100吨等压力机生产线,采用高速Speedbar自动传输系统、机械人自动化拆垛、应用磁力分层和光学对中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全封闭、全自动化生产。据工作人员介绍,其他普通车企采用4次冲压成型,而大众则采用6次冲压成型以保证冲压件的精准度。
在钢板经过冲压成型后,会被送到11.7万平方米的焊装车间,工厂员工会将各个不同部位的零件进行拼装、连接。在这一环节中,大量的一体化焊钳、自动焊接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在不停运转,整个车间采用半导体激光焊接、等离子钎焊、铆接等技术。整个生产线设计产能为每小时50台,并预留了扩展到每小时60台的能力,还可实现最多4种车型混线生产。
经过前面两道工序的加工,钣金件已经组合成一个白车身,接下来进入涂装车间进行涂装。好的涂装对于汽车的车身防腐以及漆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该车间主要的先进涂装技术是水性免中涂工艺、滚浸输送、干式水幕系统、新型线性换色阀以及空腔灌蜡等。在新速腾和新捷达的诞生过程中,通过底漆(前处理、电泳)PVC密封、面漆以及修饰灌蜡四步完成涂装。
涂装环节结束后,各个部件会被送到流水线的最后一道程序——总装车间进行“结合”。与长春、华南基地相似,西南基地也采用了“h型”规划布局,以此缩短物流距离,也使生产线的延长更加灵活,生产节奏同样是每小时60辆。在总装车间里,一汽-大众采用了电磁驱动自行悬挂吊具、自适应可升降滑橇技术,配合自动整车合装及拧紧技术,让总装车间可以实现多平台、多模块的柔性生产。总装设备种类繁多,网络几乎覆盖了全部设备控制领域。
在总装车间里,一个有意思的环节吸引了在场的媒体。在将焊接的车身与底盘相结合时,机器人将两者“闪速”结合,因此总装部的员工赋予其“结婚工位”之称,并将这种模式亲切地称为“闪婚模式”。当60秒钟出一台车后,所有的工序并没有结束,反而会进入到更加严格的质量检测环节。在测量间,西南基地运用了精密的测量设备,所有零件的尺寸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而对于发动机等精密零部件,一汽-大众对尺寸的要求精确到微米级别。此外,诸如材料实验室、整车气味舱、标准光源间等多个实验室会对金属、塑料、皮革等各种材料的强度、颜色、气味进行检查。
在这里,无论是刚入职的新员工,还是已经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一汽-大众都会对他们定期进行培训。在诸多的培训课程中,质量基本技能培训又是一个特色之处。它由四部分组成:热身训练、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和模拟训练。其中,基础训练包括整车外表面检查、整车匹配检查、液体识别、路试噪音识别等。每一项训练都有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的指导,并包含了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将质量标注分解为详细、更容易接受的内容。
对于这一严格又细心的环节,笔者有幸体验了一次质检人员培训。据现场的培训老师讲解,质量检测员要做到“手到眼到”,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还要用手去仔细触摸,手眼结合细致检查每一个角落。在实践环节,现场每位媒体记者都收到一个小的塞尺,用来检验车辆内外部缝隙是否合格。短短的培训体验,让每一位参与者切身体会了一汽-大众严谨的质量保证工作及完善的产品质保体系。
值得一提的还有西南基地的“三废”处理。在厂房外,随处都是喷灌的大片草地,而所有喷灌用水都是经过处理后再利用的工业废水。基地采用“针对性预处理+生化处理工艺”,将废水分级处理,保证了排水安全。另外,涂装车间产生的喷漆废气进入净化系统后,有86%会被直接净化为符合排放要求的纯净气体;另外14%的废气会先对设备进行冷却,之后进行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净化处理。
短短两天时间的走访,人们不仅对速腾和捷达“兄弟俩”的制造工艺和质量保证有了更深地理解,还感受到了一汽-大众严谨、负责的企业态度。来到成都,除了看熊猫,一汽-大众的这座西南“后花园”也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