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8月28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湖北大学校园里的社会实践课堂

386名大学生暑期走访退休知名教授

实习生 胡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8月28日   01 版)

    这个暑假,湖北大学大一学生张筱星的社会实践安排,和以往的学生有些不同。

    按照该校惯例,每到假期,大多数学生会到校外走访调研。但今年,学生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报名走访校内退休的知名老教授,撰写人物通讯和走访心得。

    得到消息后,这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姑娘立马组队报了名。从7月8日开始,他们上网搜资料列提纲、进图书馆读著作、冒着酷暑走访教授的弟子。历时两个月,查阅近60篇学术论文,前后修改8次,写出了4600多字对我国著名辞书学家朱祖延的报道。

    这位年逾九十的老教授,左眼几乎失明,与病魔搏斗数十年,以惊人的毅力带领一群人承担了《汉语大字典》《尔雅诂林》等大型典籍的编撰。朱祖延的故事不断撞击着这名95后大学生的内心,“震惊!震撼!到底是什么支撑他做到的呢?”

    今年7月至8月,来自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近40个专业的386名报名学生分成12个团队,在武汉的烈日和暴雨中穿行,通过寻访散落在武汉三镇的30位湖北大学已退休知名老教授及其门生故旧,进行了一次特别的暑期社会实践。

    “一所大学的兴盛与发展,离不开知名教授,无论是治学育人,还是为人处世,他们一生的经历就是一座‘富矿’。”该院院长高天琼说,发起这样一场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把目光投向校内,在面对面交流中,感悟老“学人”治学为人之道,砥砺奋发前行之志。

    湖北省优秀新生标兵、湖北大学2015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周诗远,走访完学校高分子材料专业开创者程时远教授后,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个人感悟:“一位教授就如一本厚重的书。有历史风霜和人生智慧,走近他们,学到了知识、传承了精神,让我们受益一生……”

    在交流稿件时,程时远用软件把需要修改的地方一一批注,70多岁的老人把电脑、微信都玩得特别熟,让一群95后的大学生懂得了“活到老学到老”。

    在武汉市梨园医院的病床上,96岁高龄的教授黄邦和,拉着同学们的手,讲述了自己从追随共产党抗击日寇到投身学术研究的传奇一生。

    作为中国拉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黄邦和当过兵扛过枪,当过战地记者,办过革命报刊,解放后调至湖北大学创办历史系。“活了近百岁,经历不同时期,我觉得有党才有国,有国才有家。”他以自身经历告诫同学们,一定要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勇挑时代的重担。

    走访中,实践队员专业相互交叉,而老教授们也来自30个不同学科专业,新的学科领域大门不断向年轻的大学生们打开。

    “采访赵老,就像是阅读一部探险小说。他是‘理工男’,但也有文人的温情和坚守。他研究蜘蛛,还喜欢收藏。家里收藏的各类笔筒达1182个。”2015级新闻传播专业张诗琪,参与走访了湖北大学蜘蛛研究第一人赵敬钊教授。

    为研究蜘蛛,赵敬钊进热带雨林、下原始洞穴、攀悬崖绝壁。因贡献突出,“敬钊缨毛蛛”“赵氏球腹蛛”,很多蜘蛛都以他的名字直接命名。

    走近赵敬钊教授,张诗琪感受到科学的奥秘,也由衷感慨“成功的背后没有秘密”——在30多年科研生涯中,赵敬钊坚持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每天凌晨4点到早晨8点读书、写论文。

    实践证明,95后大学生不仅能追星追剧,也能追学者和学术文化。

    “只有真正热爱这门学科,才会持续追求、努力钻研。”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政府参事田子渝教授为搜集史料,远赴美国、日本等地。不让复印,他就一段一段地摘录,抄了好几大本。

    “大道理也能讲得入耳贴心,难怪被称为红色理论的‘翻译家’。”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侯雅欣,学到了成为一名优秀思政教师的“秘笈”。

    不仅是学生,青年教师也在走访中找到了标杆,“老‘学人’师德风范,一次走访一生受益”。

    “以往的校外实践注重公益,而校内更看重学术。老‘学人’优秀的品质和精神,学生很受用。”青年教师甄国辉认为,通过点对点交流,学生扩充了知识面,涉及的领域更广,更早接触到学术研究前沿。

    “走近学者,学生能感悟他们的人格魅力。对我们老师来说,老教授治学育人的品质和方法也值得传承。”通识教育学院辅导员田仕兵,刚刚留校任教一年,他表示,自己要像老教授们一样,强化个人的内在修养去正面影响和激励学生。

    本报武汉8月27日电

386名大学生暑期走访退休知名教授
内地奥运精英代表团抵港访问
为小村带来法治清风
东南大学对贫困新生开展精准助学
南水北调中线累计调水50亿立方米
上海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
“小候鸟”返乡